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孙家浩 文/图
近年来,华亭市西华镇始终紧扣“产业筑基、文化铸魂、生态塑形”发展主线,精心打造产业链、文化链、生态链“三链协同”发展模式,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做强“产业链”,激活富民强镇新引擎。立足“生态文旅+特色种养”产业定位,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和特点,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在草滩村打造500亩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西塬村发展拱棚设施蔬菜,龚杨村建成“产、学、研”一体标准化林麝养殖示范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动机制,增强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效益。
龚杨村建成的“产、学、研”一体标准化林麝养殖示范基地鸟瞰图。
深耕“文化链”,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镇党委将乡风文明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依托“洁美农家·迈步康福”“好婆媳”等文明习惯养成评选活动,运用“积分+超市”治理模式,将村规民约量化为可兑换的文明指标,移风易俗成效显著。大力挖掘弘扬西华特色文化,持续培育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建成什民村麻文化体验园,西塬村曲子戏交流中心,在镇域内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筑牢“生态链”,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西华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全面清理陈年垃圾、拆除废旧建筑,运用“网格化+门前三包+红黑榜”长效管护机制,构建垃圾清理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全流程规范化处置。实施“一村一韵”生态提升工程,通过面山绿化、河道治理、景观廊道建设,形成“山下绿树抱村、道旁林荫成线、河岸碧水映景”的生态格局。打造关山生态旅游环线,什民村河滩蝶变,建成生态旅游“六园四景”;阳关村荒山披绿,打造“邓家塬森林氧吧”等近10处“绿色产业”,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游客在林间打卡拍照。(资料图)
通过“三链”协同发力,西华镇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省级森林小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