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谷雨秧青
2025-04-22 10:05:36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雒 伟

春拂沃土,农时催人。谷雨时节,正是播种插秧栽苗、掩瓜点豆的好节气。

每到这时候,我便会想起老家的田间地头,一场关于生命茁壮成长的故事,正在热闹又繁忙地上演,那是土地一寸一分的馈赠。

我家院子里,每年都有一方小小的育苗棚,长宽如单人床。苗棚里,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豆角等秧苗满目翠绿,一垄一垄满满当当,长得挨挨挤挤、结结实实。爷爷伸开大拇指和食指比划着,得有一拃高,可以挪窝搬家移栽了。

爷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更是育秧苗的土专家。早在二月打头,他就让父亲从自家果园里拉回来三板车园土和一车农家肥,用铁锹拍碎土疙瘩后掺和均匀,再用耙子推开,围成苗床,一个长方形的围堰,按他的说法,“七分土,三分肥;苗壮半收成。”苗床上灌满水,渗透一晚上。次日一早,爷爷用一把小刀把苗床切割成一个个小方格,横平竖直,又在每一个方格上落下两粒种子,这是个细致活,一点也快不得。爷爷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点种干活,皱纹里溢出了一丝丝安逸。晌午,苗种点完了,便将剪回来的几段指头粗细的柳枝,铆足了劲压成一个个半圆形,牢牢地插进苗床两边。最后,覆盖上一层厚实的透明篷布,前后左右用泥土压紧,脚踩实,秧苗棚便成了。谁都期待着第一抹新绿破土萌发……

一次,我发现了苗棚里最初的绿色,兴奋地喊来了爷爷,待他掸掉篷布上的水珠后才发现是弓棚的柳枝发芽了。更多的时候,往往是狗尾巴草、灰条菜等一些杂草先冒出来,随后是西红柿苗、辣椒苗芽尖儿顶破了土皮,黄瓜苗总是出得最晚,却长得最快。爷爷总说,“庄稼们都有自己的生长脾气,急不得也慢不得。”

约莫一个月,秧苗出齐全了,这时,便要开始“炼苗”了。何为炼苗?就是让秧苗一点点适应外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脱离温床。遇到天气晴朗的正午,开苗棚一角通气,既是炼苗,也能防止棚内高温烧苗。隔一周后,苗棚两头半开,拔草浇水;再过半个多月,便可完全揭开篷布,让秧苗暴露在天光下,沐浴阳光雨露,自生自长。

杨花柳絮飞,百花齐绽放。一株株秧苗也绿油油的,长势喜人。黄瓜秧又猛地蹿高了一大截,有两株竟藏着淡黄色的花蕾,茄子秧茎杆越发深紫,薄薄的绒毛沾着晨露,轻轻一碰,便滑进了泥缝里。你听,戴胜鸟儿早就呼唤着,这些青青秧苗该移栽了。它们是最早目睹秧苗蓬勃生长的精灵。

节气到了,一刻也不能耽误。爷爷用小铲子将一株株菜苗连同周围的土壤一起铲出来,轻捏几下根土,放进一个破旧脸盆里。母亲负责挖小坑浇水。奶奶栽秧苗,她双手托着秧苗根须慢慢放入坑中扶正,然后用手轻轻地把周围的泥土归拢过来,苫盖住秧苗根部,再轻轻压实,动作那么娴熟温柔。我舀起一瓢瓢水浇在秧苗周围,水咕咚咕咚欢快地吮吸声,那是秧苗迫不及待地想要扎根这片土地。

新移栽的秧苗喝足水了,还要覆土定苗,每一株都排列整齐,间距适中。我也学着奶奶的模样,笨拙地栽下了几株辣椒苗,株株深浅不一,却也都活了。一旁,还有新长新绿的韭菜、菠菜、芫荽,这一方菜园,正在被绿色填满。

远处的炊烟裹着槐花香袅袅飘来,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温柔地洒在稠密嫩绿的叶片上,叶片仿佛变得更稠密嫩绿了,散发着自然的清香。那些生命的奇妙与美好,不惧泥土的束缚,稳稳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之上,向着天空和阳光,坚定且蓬勃地生长着。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