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靳娜娜 吴亚飞
“村村有书屋,户户飘书香。”暮春时节,行走在玉门市广大乡村,一个个农家书屋串珠成链,如同一簇簇绚丽多彩的精神文明之花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沁人心脾……
在玉门市下西号镇西红号村农家书屋,村民柴新明带着清晨的露水走进书屋,熟练地在农业技术类书架前仔细挑选。他感慨道:“去年书屋里的《苹果栽培技术》帮我增收两万多元,现在我经常来学新技术。”他的手指轻轻划过书脊,最终抽出一本《戈壁温室水肥管理指南》静静阅读,管理员李梦娇贴心地将热茶递到读者手边,身后的借阅登记簿显示,这个服务3040人的书屋年均借阅量已达3650册次。
像柴新明这样善于学习、捕捉市场信息的“新农人”不在少数,他们把农家书屋当作“加油站”,不断学习,多方谋划增收途径,日子越过越红火。
玉门市自2008年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在59个行政村建成86个阅读阵地,藏书总量突破11.4万册。经过行政村合并调整,现有67个书屋持续焕发活力,覆盖人群超2.8万,形成“一村一特色”的文化矩阵。
从戈壁腹地到祁连山麓,这些散布在田间地头的文化驿站,正悄然改变着玉门乡村的精神面貌,书写着新时代的田园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