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从老果园到“智慧园”——泾川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见闻
2025-04-24 16:16:11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褚翊超 文/图

春日的泾川大地,南北二塬的果园里处处涌动着产业升级的热潮。果农们正忙着进行树枝修剪、新苗嫁接、施肥铺膜等春季管护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以来,泾川县以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实施老园改造、矮砧密植、科技管护三大工程,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品种改良,让科技力量融入千亩果园,推动苹果产业焕发新活力。

果园建设。

科技引领 老果园焕发新生

春耕时节,在窑店镇东坡村的高标准矮化密植果园建设现场,村民们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栽植作业。

“我家老果园的果树又高又难管,这些年总得腐烂病。现在政府推广的矮化品种结果快、果子好,让我重拾了信心。”东坡村村民薛宗林说。

窑店镇苹果产业因果树老化导致质量、产量双降,制约发展和群众收入。

为此,窑店镇通过调研论证,实施老旧果园改造,重点建设矮化密植示范园推动产业升级。

标准化果园。

窑店镇副镇长马征介绍,该镇已在多个村建成1200余亩示范园,今年计划新增380亩标准化园区。通过持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激活产业动能,为打造特色优势果业奠定基础。

数字赋能 全产业链升级

近年来,泾川县紧扣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扩量、提质、创牌、增效”为统领,构建苹果产业“四新”体系,集成智能水肥一体、矮砧密植等先进技术,引进瑞雪等高价值品种。同时建立“链长制+项目专班”机制,整合24家单位组建产业联盟,打造苹果产业大数据平台,打造苹果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育苗、种植、物流、营销全流程,推动“小苹果”向数字化全产业链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核心支撑。

“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实施1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9.06亿元,预计苹果产量达到28万吨,总产值达26亿元。”泾川县果业局局长刘书良说。

技术培训现场。

科技培训 提升果品质量

“修剪要诀是‘去强留弱’,主枝分布呈螺旋上升。”近日,在飞云镇矮化密植园,一场别开生面的果树修剪培训正在举行。该县果业局高级农艺师魏海云的示范操作,不仅吸引了50多名果农现场学习,还通过快手平台直播,吸引了8819人在线观看。

三分靠种,七分靠管。这样的“云端课堂”正是泾川果业培训的缩影。

春季以来,泾川县按照“老果园抓改造、挂果园抓质效、新幼园抓管理”的思路,推行农户主导、“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生产模式,推动果园规模化、片区化管理。

目前,该县已开展果业技术培训12期,累计培训群众13900人(次),同时针对自然灾害防控,已开展专项技术服务3期,利用短信、微信群、公众号等媒介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指导果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苹果销售分拣。

双向发力 拓宽销售渠道

在泾川县的电商服务中心直播间,“泾川苹果”正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线下渠道同样繁忙,在高平镇润泽果业的分拣车间内,工人们将分拣好的苹果装入印有“泾川苹果”地理标志的礼盒,叉车来回穿梭,将成箱的货物装入冷链车。“这车货今晚发往深圳,明天就能摆上超市货架。春节后我们已售出苹果3500吨,毛收入2600多万元。”润泽果业负责人史泽鸿介绍。

从优势产业到富民产业,从丰收到增收,销售才是关键变量。

泾川县围绕苹果产业全链升级,实施引育结合策略,打造“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展体系,形成了“14家龙头企业+40家储运企业+153家合作组织”的产业集群,建立覆盖全国17省市及东南亚的供销网络,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销售,带动全产业链增值增效,促进果农持续增收。

如今,从老园改造到新园建设,从科技管护到品牌营销,泾川县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苹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小苹果”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责任编辑:何香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