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会宁 春种黄芪 机械忙
2025-04-26 22:38:21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微信图片_20250426223237.jpg

合作社工人正在检查刚运送来的优质黄芪种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曾洁 文/图

春种时节,会宁县“中药材特色小镇”紧抓乡村特色产业机遇,在黄土高原上铺展出一幅机械化种植与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图景。

在杨崖集镇王家湾村中药材基地,农户们正将政府补贴购入的34.5吨药材苗植入土地。村民高杰驾驶播种机穿梭田间:“十年前人工日种1亩,现在机械作业日种20亩。政府还给我们补贴一部分种苗,钱也省了不少。今年我家30亩地全改种药材了。”和高杰一样享受到政府补贴种苗的在王家湾村有83户。今年,杨崖集镇计划在王家湾村打造3800亩示范片,其中农户自种1100亩,宽松的补贴政策让农户们的种植成本降低约40%。

近几年,杨崖集镇在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上势头强劲,通过引进甘肃长征药业集团这一会宁本土中药材加工企业,成功构建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模式。村民高伟兵算起经济账:“每亩收益2600-2700元,年收入7-8万元。药厂就在家门口,销路根本不用愁。”目前,杨崖集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万亩,辐射6个村2000余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

一边是农户自发种药材风气正盛,一边是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种药材热火朝天。在甘肃恒泰裕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流转地里,4台播种机正以每天50亩效率推进作业。经理毛继龙介绍,今年投入的“精品1号”种苗长度超50厘米,全部采用无农药的绿色无污染种植,“我们已经签好订单,秋收时将会把整条装的优质药材出口至日韩澳等国家。”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分红”模式,以每亩50元流转费承租王家湾村122户土地,其中2800亩种植黄芪,余下进行药材育苗和轮作倒茬,3000亩撂荒地变身“黄金田”。农机手黄西珍说:“把50亩地流转挣一笔钱,每月开农机还能赚7000元,年收入7-8万元。”

自2018年天津市和平区对口帮扶以来,杨崖集镇累计投入1300万元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扶贫车间及5公里产业路,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7年间,这个原本土地撂荒的黄土高原村落,通过“机械化+订单农业”模式焕发新生机。如今,站在新修的产业路上望去,曾经沟壑纵横的黄土坡已变成错落有致的“绿色阶梯”。从人工播种到机械增效,从零散种植到全链发展,杨崖集镇用7年时间将特色中药材产业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在黄土高原奏响乡村振兴的“绿色乐章”。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