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移风易俗要充分依靠群众
2025-04-29 10:02:40 来源:

李岩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移风易俗始终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高额彩礼到殡葬陋习再到大操大办,这些旧俗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如今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移风易俗不产生直接经济价值,甚至有时候由于方式方法不当,容易制造出新的矛盾,影响干群关系。但与此同时,移风易俗对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移风易俗不是一个简单地依靠行政手段就能完成的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群众才是移风易俗的主体,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才能真正实现社会风气的转变。

群众自治是移风易俗的重要途径。在基层社会,群众通过村民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可以自主制定村规民约,达成群众共识,规范婚丧嫁娶等行为。比如,一些乡村通过红白理事会,明确规定彩礼的上限和殡葬仪式的规模,有效遏制了攀比之风。一些乡村充分发挥党员、新乡贤等威望高、影响力大的作用,让他们引领新风俗、新风尚。群众自治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还能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有依靠群众的自治力量,才能真正实现移风易俗的目标。群众自觉是移风易俗的内在动力。要实现移风易俗,必须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使其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要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婚丧观。比如,通过举办文化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群众的自觉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树立榜样,带动更多群众自觉参与移风易俗。只有当群众真正认识到移风易俗的意义,才能从内心深处抵制不良习俗,从而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群众参与是移风易俗的重要保障。移风易俗不是党委政府的单方面行为,而是需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程。在移风易俗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发力点,顺势而为,打开局面,使移风易俗工作更加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比如,在制定村规民约时,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通过公议、公订、公示等方式,确保村规民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建立健全“一约四会”,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监督和管理。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入,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作者单位:庆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