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蔡崇敏 石梅 文/图
近年来,华亭市马峡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以业兴镇、以镇促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产业与城乡建设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激活“道地优势”,中药材产业全链升级。作为“华亭大黄”“华亭独活”的核心产区,马峡镇通过“支部带头、大户示范、群众参与”模式,以“提质、扩产、促销、增效”为目标,建立健全了订单种植、保价收购、就近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将中药材种植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近年来,马峡镇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以中药材种植为抓手,通过土地流转、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今年以来,我们在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S304线千亩中药材(GAP)标准化种植基地、赵庄村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地以及马峡镇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建设等多个项目,逐步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增收体系,进一步延长了中药材产业发展链,为促进产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民增收注入了‘一池春水’。”马峡镇人大主席张晓东说。
打造绿色循环,畜牧养殖联动发展。畜牧养殖是马峡镇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依托罗马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马峡镇全力推进罗马寺村专业养殖基础设施提升、清真肉食品生产线建设等3个项目,着力打造饲草种植、饲草加工、红牛养殖、牛肉加工、粪污处理全链条。
罗马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内干净整洁的牛舍。
为充分调动群众的种养积极性,马峡镇紧密结合红牛产业全链发展项目,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切实帮助养殖户增加收益。同时,马峡镇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当地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在陈家沟、车厂沟村探索发展林下养鸡。与传统农业相比,林下养鸡周期短、见效快,从“闲置林地”到“致富宝地”,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增设了公益性岗位,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种植,拓宽群众增收路径。产业兴,农民富。今年以来,马峡镇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致富的窗口、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金钥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扶持+集体经营”的模式,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形成了菌种培育、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学习种植技术,投身到特色种植产业中来,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此外,马峡镇积极探索中药材多元化发展,建成寺沟塬天麻种植基地,种植天麻17棚。同时,通过“企业+村党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镇域内启动庭院天麻种植,鼓励农户与企业合作,在院内搭建大棚发展天麻。据悉,目前已动员群众院内种植天麻5户。全新的种植模式,不仅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美化了庭院环境,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双赢。
大棚内农户正在种植天麻。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华亭市马峡镇将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注重发挥特色产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新渠道,以特色产业“撬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真正走出一条组织强、生态美、产业兴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