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彩礼降了 幸福多了——崇信县推进抵制高额彩礼见闻
2025-07-03 10:17:20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婚姻,承载着爱情与责任的美好期许。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高额彩礼之风,让婚姻异化为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因婚致贫”现象。

近年来,崇信县以移风易俗为抓手,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引导、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践行,推动婚俗观念深刻变革,不仅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如今,从“高额彩礼”到“量力而行”,从“攀比操办”到“简约温馨”,一股清新文明的新风正在崇信乡村蔚然成风。

破陈规 制度引领树新风

“婚姻是两个人的幸福约定,不应该被高额彩礼绑架,我们愿意做文明婚俗的践行者,为社会风气的转变贡献力量。”近日,在崇信县抵制高额彩礼承诺活动现场,一对新婚夫妇这样说。

近年来,崇信县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彩礼“限高”标准,将抵制高额彩礼纳入村规民约与红白理事会章程。同时,通过集体婚礼、专题讲座等形式,使文明婚俗观念深入人心。

“我们引导居民群众不做高额彩礼的‘奴隶’,用实际行动营造健康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尚。”鞫溪社区志愿者介绍。

“抵制高额彩礼,倡树文明新风,是对婚姻美好的祝福,也是对社会文明的守护。”崇信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小平呼吁,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让婚姻回归情感本真;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提醒居民要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崇信大地注入清新向上的文明之风。

立新俗 文明实践润民心

走进如今的木林乡崖窑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以前彩礼越高越有面子,现在彩礼降了,家庭幸福感反而提升了。”崖窑村党支部书记王志锋介绍,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开展文明宣讲、加强榜样引领等措施,婚俗风气明显好转。

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融入群众生活,崇信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组织党员干部签订《抵制高额彩礼承诺书》,带头践行新风,发挥好正向激励作用。

崖窑村党员王粉琴的女儿结婚时未收彩礼,这一举动在村里引发热议,带动了更多家庭转变观念。

今年,崇信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全县共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91个,积极推广完善红白事办理标准和程序。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抵制高额彩礼”工作走深走实。

树典范 文化引领促转变

“彩礼降了,人情味浓了!”锦屏镇冉李村村民老李将女儿彩礼控制在5万元以内,简办婚礼收获邻里赞誉。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崇信县多层次的宣传引导。

去年以来,崇信县通过举办“集体婚礼”“文明礼仪大家谈”等创新举措,推动“高额彩礼丢面子”“不要彩礼要幸福”的理念深入人心。

“婚姻不是买卖,幸福才是根本!”城市社区鞫溪社区志愿者说,文艺小分队编排《彩礼风波》《移风易俗好处多》等节目,用方言小品、春官说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新风。

值得一提的是,崇信县在移风易俗里展现出了“简约浪漫”。五年来,崇信县连续举办“情定华夏古槐王”集体婚礼,组织新人参加“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移风易俗”文艺演出、参观红色基地等移风易俗拓展活动,推动婚事简办、喜事新办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从“高额彩礼”到“幸福减负”,如今在崇信县,“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已成为年轻人的新追求。这场由表及里的婚俗变革,不仅减轻了群众负担,更重塑着乡村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何香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