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从“指尖”到“心间”——崇信文明实践照亮群众幸福生活
2025-07-07 17:27:10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清晨,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的“文明大喇叭”准时响起,用乡音土语播报惠民政策;午后,黄寨镇甘庄村的“百姓大舞台”上,村民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快板戏引得满堂喝彩;傍晚,城市社区鱼堡子社区的“四点半课堂”里,孩子们在志愿者的辅导下完成作业,欢声笑语不断……

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崇信县城乡的日常风景。

近年来,崇信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文明实践活动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绘就了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幸福生活新图景。

板凳课堂。

三级阵地全覆盖 文明触角延伸至基层

盛夏时节,崇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电影放映活动陆续开展,一块幕布、一台投影仪、一排排小凳子,让群众享受“视觉盛宴”;

在木林乡崖窑村,由废旧校舍改造而来的“文明实践大院”里,老人在树荫下下棋,孩子们在书屋里阅读;

……

这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是崇信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崇信县高标准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所、83个站,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阵地100%全覆盖,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社区宣讲。

此外,该县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依托公共文化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打造出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形成了“15分钟文明实践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农村学生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自护教育、思想引领、心理辅导等服务。

据统计,全县已开展扶贫帮困、支教助学、环境保护等文明实践活动6800余场次,让文明新风尚在群众身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随着暑假的到来,走进崇信城乡,农家书屋书香浓郁,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社区暑期学堂有“知”有“味”……

精准服务需求 打造文明实践品牌

近年来,崇信县以文化赋能,先后组织“文化三下乡”等活动百余场次,开展非遗展演、书画培训、国学讲解等活动80余场次,覆盖全县6个乡镇4个社区,惠及群众1.2万人次。

乡镇体育场、农家书屋、村级文化室实现全覆盖;接地气、冒热气的“乡音土话”理论宣讲浸润百姓心田;打造“文明小板凳”“爱心妈妈”“经典读写班”等文明实践品牌24个……

爱心集市。

在崇信县,城市社区鱼堡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的“身边好人说好事”、庭院理论宣讲会、板凳故事会、小区议事厅等特色主题宣讲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参与,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群众的期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城市社区鱼堡子社区工作站站长戚玉云说。

聚焦群众需求,精心打造活动载体。目前,崇信县已注册志愿者总数占全县常住人数的18%,组建文艺队伍50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00余场次,举办“道德讲堂”活动120余场次,惠及群众4.2万余人次。

创新服务模式 “文明实践+”惠及民生

“剪完头发,整个人都精神了!”

“这些机器人真有趣!”

“健康义诊服务太贴心了!”

……

在崇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便民集市”上,群众的称赞声不绝于耳。

义剪服务。

该县大力实施“文明实践+”工程,联动20多个部门,构建“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的文明实践生态,爱心义剪、健康义诊、家电维修、非遗展示等32个暖心摊位,以“便民服务+文化体验+公益惠民”的创新模式,让服务更精准、更暖心。

“文明实践不仅要热闹一阵子,更要温暖一辈子,我们要让它真正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加油站’。”崇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兴伟说。

于细微处触摸文明的“脉动”,在蝶变中感受城市的“温度”。

放眼崇信,文明之花已开遍城乡。在文明实践的浸润下,崇信人民正携手描绘一幅“精神富足、生活美好、乡风文明”的时代画卷。

责任编辑:何香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