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从600亿元到800亿元,武威市 GDP 五年“三级跳”
2025-10-22 09:20:29 来源:甘肃农民网

甘肃农民网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倩 文/图)10月21日,记者从“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武威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武威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连突破600亿、700亿元,2024年达750亿元,预计今年达到800亿元以上、实现“三级跳”。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武威先后12次荣获“贡献奖”或“进步奖”,书写了赶超进位、跨越崛起的奋进篇章。

武威市放大资源富集、农牧丰饶、文化厚重等独特优势,因地制宜打造9条重点产业链、培育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借势国家“沙戈荒”大基地建设东风,新能源装机规模由“十三五”末的300万千瓦增加到1810万千瓦、居全省第2位;装备制造从无到有、新能源由小到大,实现链式发展,全链产值突破100亿元;“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现代寒旱农业根基更加牢固,全链产值达到389亿元,农业增加值连续11年稳居全省首位;鲜奶日加工能力达到2100吨,全链产值达到101.3亿元,武威已成为西部重要的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和乳制品加工中心。

同时,该市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碳化硅产能占到全国的56%,依托金白兰武有色金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性能碳基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推进碳化硅、工业硅延链补链,大力引进纳米材料、电池材料等工业项目,新材料产值今年可突破100亿元;文旅产业拔节攀升,全市接待游客数和旅游花费分别是“十三五”末的5倍、6倍,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旅游目的地效应不断放大。特别是今年国庆,武威文旅持续升温,接待游客数和旅游花费在去年均实现翻番的基础上,分别增长80.32%、85.78%。

武威市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两大主引擎,谋划实施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993个、完成投资17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6%、高于规划目标8.6个百分点;建成调蓄水池509个、7200万立方米;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引进行业头部企业82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超1800亿元。

五年来,该市全力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件大事,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73.7%的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9.58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59.2%、高于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用全省6%的耕地贡献了10%的粮食产量;全面推行“村集体+农户+经营主体”模式,奶牛、羊、猪饲养量和蔬菜、食用菌、藜麦、茴香产量均居全省第1位,培育“甘味”企业商标品牌49个,打造“三品一标”农产品316个,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个,“中国肉羊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等十多块“国字号”招牌引领武威农产品走向全国;建成“四好农村路”近7千公里,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62万户、居全省第3位,创建省级示范村174个,古浪县富民新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武威市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十三五”末下降41.3%,石羊河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青土湖水域面积扩大到27.65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连续6年稳定达标,土壤、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点污染物治理提前2年完成“十四五”减排目标,全社会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个百分点,实现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此外,该市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新增教育用地903.4亩、学(园)位2.96万个,武威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今年秋季首届本科生入校就读;城镇每年增加就业1.7万人以上;建成三甲医院4家,基层就诊率连续5年全省第1;投运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幸福院52个,“结对帮扶·爱心武威”工程解决困难和帮办实事数量居全省前列。

为改善城市面貌,武威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625个、惠及居民5.73万户,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18个,建成小游园42个、新增城市绿地303万平方米;主动创安创稳大见成效,“一条板凳法”“一碗烩菜办丧事”等基层治理创新模式深入人心,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连续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市”,第六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冠”。

责任编辑:王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