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张秀芳:穿针引线绣出好日子
2022-06-13 11:07:18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王春燕

微信图片_20220610154306.jpg

张秀芳正在整理香包货架。王春燕 摄

微信图片_20220610154300.jpg

精美的香包惹人喜爱。王春燕 摄

甘肃农民网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王春燕

自古以来,庆阳农村妇女就有做香包刺绣的优良传统。进入21世纪,庆阳市因势利导,通过深挖和提升端午这一民间节日中抹香草、戴香包风俗中的文化内涵,连续举办十七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成功将庆阳端午民间节俗中颇为常见的小香包推向全国,引领香包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一大批庆阳妇女走上了“小香包、大产业”的发展致富之路。张秀芳,就是这样一位依靠穿针引线绣香包走上致富路的优秀代表之一。

近日,走进位于西峰区锦绣坊文化产业一条街的庆阳绣芳香包刺绣有限公司,一股香草的清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货架上各类香包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公司负责人张秀芳正忙着指导绣娘们绣织香包。

“我们正在做凤灯,填充好香料之后再用丝线缝合严实,在下面吊上用作装饰的小穗子,一盏外形秀美的凤灯就做成了,我们已经做了2000盏凤灯,是订单销售。”绣娘李彩琴介绍。

现年53岁的张秀芳,做香包已经40个年头了。提起对香包的热爱,张秀芳自豪地说:“小时候,我的姥姥和母亲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绣娘,她们做香包时,我就在跟前帮忙穿针递线,慢慢地我也爱上了刺绣,我十一二岁就会做香包。”

随着日积月累的磨炼,张秀芳的香包刺绣技艺日益娴熟。2002年6月,首届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举办期间,张秀芳就把自己做的香包拿去销售,收入很不错,她的香包刺绣技艺赢得了市场的赞同和肯定。

“我在第一届香包节上开始卖香包,价钱非常好。以前,咱们的香包只是给小孩子端午节佩戴,给新娘当嫁妆,根本没想到小香包能赚大钱,还能做成大产业,从那之后我就好好做香包,积攒了些钱,在2005年成立了自己的香包公司。”说起香包产业发展之路,张秀芳十分感慨。

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收入也越来越好,张秀芳也成为庆阳香包业界的名人。她先后获得了庆阳民间香包刺绣文化艺术传承人、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香包刺绣艺术大师、甘肃省民间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但是她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是借助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努力把自己的香包刺绣产业做大做强。

在发展香包产业实现致富的同时,张秀芳还带动西峰周边100多名妇女,常年做香包,共同走上致富路。

“来这个香包公司8年了,每天和大家一起做香包,觉得很充实、很快乐。我66岁的人了,还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过日子,已经很满足了。” 庆阳绣芳香包刺绣有限公司员工金娥高兴地说。

谈及过往,张秀芳喜上眉梢,言语间充满感激。面对未来,她满怀憧憬,神情间充满自信。“我的香包生意之所以这么好,多亏政府的大力支持,给我们搭建平台,带领我们出去学习参观,帮助我们把小香包做成了大产业,让我们这些只会穿针引线的妇女过上了好日子。”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