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外出人员大量返乡,带来了农村地区人员流动的加剧,这种情况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着重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管理,筑牢农村疫情防控屏障。
农村疫情防控五大倡议
一、正确认识疫情
随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感染症状时及时向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就医咨询。及时了解当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保持良好心态,不恐慌、不焦虑、不信谣、不传谣、不盲目用药。
二、注意返乡防护
返乡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返乡后要主动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尽量少聚集、少聚餐,看望老人时戴好口罩,保持适当距离。倡导个人感染期内暂缓返乡。
三、保持卫生习惯
在走亲访友和外出参加活动时,戴好口罩。勤洗手、常消毒。规律生活、充足睡眠,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家里经常通风换气,定期做好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生产生活垃圾。
四、减少聚集活动
红白喜事尽量简办,避免大操大办。倡导通过电话、微信问候等形式拜年。去庙会、灯会、集市、棋牌室等人群密集场所,要服从当地疫情防控安排,疫情严重时减少大规模聚集性活动,避免疫情过快传播。
五、主动接种疫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有效减少重症风险,请自觉服从所在乡村安排,主动接种疫苗。
基层政府的防控要素
1.基层政府要做好政策宣传,把二十条讲通讲透。在防控过程中不加码,也不大意。在既有政策范围内,把防控工作做得更加周全。
2.向社会公布本地(县乡村)疫情防控组织和人员信息,最好把本地的医疗资源等也一并公布。常规性地开展奥密克戎感染症状和应对方法的社会面普及。
3.关注流动人口的返乡信息。地方各级疫情防控机制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县级防控机制切实落实责任,加强对春节期间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地方各级疫情防控机制协调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时关注掌握返乡人员信息,提示做好健康监测,在返乡期间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并告知居住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联系方式。
4.制定春节期间防控预案:
(1)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根据奥密克戎特性和农村居住独立而分散的特点,告知大多数居民可以居家隔离治疗,保障措施中最关键的是让乡镇卫生院配置好预防和治疗的相关药物。
(2)每个县或乡镇可以准备一些物资供应基地,尤其是肉蛋奶和蔬菜,也可以准备一些速生蔬菜的种子。
村级组织的防控重点
1.做好群防群治。提倡通过村民自治和志愿服务,把疫情防控和村规民约结合起来。村两委是连接政府和村民的桥梁和纽带,除了服务好村民,最主要的是要把村民组织起来,群策群力、共同应对疫情。
2.建立好疫情防控和服务的应急队伍。村干部、党员、返乡大学生等人员,可以组织起来组成疫情防控和服务村民的应急队伍。
3.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庄,要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作疫情防控。
4.做好在外村民的联络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欢迎乡亲们回家过年,也要配合基层政府做好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各项登记工作。
5.返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村级组织帮助联系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乡村医务人员对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村民委员会和村卫生室要为返乡人员及时获得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提供便利。对症状明显的可指导其到发热诊室就诊,对出现多日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及时指导和协助向上级医院转诊。
家庭和个人如何做好防控
1.返乡人员不能有侥幸心理,要配合遵守地方疫情防控政策。
2.树立个人是第一健康责任人意识。正确评估自己的环境,戴好口罩、勤洗手。春节是团圆的时刻,如果自己有健康风险或身体已经出现症状,尽量不参与任何聚集活动,要对亲朋好友负责。
3.保护好老人和家中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多向老人普及奥密克戎知识,不信谣不传谣,减少恐惧心理。
4.做好储备。适当储备食物、药品,老家有房子,可以提前收拾;有菜地,可以请人种点速生蔬菜;过年准备点腊肉、腌菜等方便食用的食品。
5.讲好公德。乡里乡亲要互帮互助,尊重基层干部的付出,有条件也可以多参加村里倡导的志愿防疫行动。(摘自《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