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网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馥娜)近日,会宁县博物馆开展“巧手剪福娃,剪出文化中国年”主题社教活动。通过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假期文化生活,营造喜庆热烈、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孩子们认真聆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详细介绍剪纸艺术的悠久历史和风格特点,仔细观察了“福”字的剪制步骤后,纷纷手持剪刀和红纸,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在他们的巧手下,一张张红纸逐渐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喜庆生动的剪纸作品,让孩子们近距离领略了“指尖上的非遗”魅力。
会宁剪纸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技法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是蛇年,我特意在‘福’字里设计融入了蛇头、牡丹花、鱼、铜钱等图案,寓意巳巳如意、富贵吉祥、年年有余、国家繁荣昌盛,也希望把会宁剪纸继续传承下去。”国家级非遗项目《会宁剪纸》市级传承人王新胜说。
学生安奕萱告诉笔者:“通过这次有趣的剪纸活动,让我学到了如何剪出漂亮的剪纸,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红纸翻飞间,文化血脉悄然流淌。此次剪纸活动,让传统年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新春的祝福在孩子们的指尖传递,给大家留下了独特的“中国年记忆”。同时,也培养了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了他们对中国剪纸的热爱,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