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赵啸林 王宇
春耕时节,泾川县太平镇的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在省科学院的技术帮扶下,当地大力发展巨菌草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科技+农业”的特色致富路。
4月10日,在荒场村巨菌草标准化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栽种。挖坑、放苗、覆土、浇水,每个环节都有农技人员现场指导。
村民移栽巨菌草。
“苗要垂直放,土要轻轻压。”
“新芽嫩,栽完立即浇水。”
……
在专家手把手指导下,村民将一株株幼苗整齐排列栽种。
“去年试种85亩,亩产13吨,收益超4000元。今年扩大规模,预计亩产可达15吨,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荒场村党支部书记曹小荣说。
据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武建荣介绍,该院发挥科研优势,通过“院地共建”模式,为当地提供全程技术支撑。目前已在太平镇投资240多万元,种植巨菌草1020亩,有效缓解了平凉红牛养殖的饲料短缺问题。
巨菌草产业。
巨菌草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前要照顾孩子没法外出打工,现在既能顾家又能挣钱,一天能赚100多元。”村民史金生说。
科技赋能,产业兴旺。泾川县太平镇通过院地合作发展巨菌草产业,既解决了养殖业饲料问题,又带动了群众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下一步,太平镇将按照“草畜一体化”发展思路,抓好“种、管、收、贮、用”全链条管理,打造“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的产业新格局,让巨菌草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