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蒙建华 文/图
近年来,庄浪县抢抓乡村振兴机遇,盘活资源、创新模式,以“农光互补”产业升级与“强村公司”市场化运营为双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输血”转向“造血”,探索出产业增效、集体增收、群众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岳堡镇的“农光互补+加工产业链”与南坪镇的“强村公司”模式,是庄浪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生动缩影。
当前,通过盘活资源、项目带动、改革赋能,庄浪县正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农光互补 绿色能源延伸产业链
岳堡镇崔家村的实践是农光互补模式的生动体现。该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投入200万元,在果库屋顶安装665W分布式光伏组件670块,建成一座占地7445平方米、年发电量62万度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后,每年可带来16万元经济收入,每个村能分红8万元,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为村集体提供了稳定收益。”岳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岳堡镇苹果筐加工厂。
为完善苹果产业链条,2025年该镇再投资200万元,在光伏电站旁建成1280平方米的苹果筐加工厂,配套果筐生产设备、泡沫网加工生产线等。“从果品储存到包装加工,我们实现了降本增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加工厂投运后,预计将为村集体带来长期稳定收入,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就业。
强村公司 市场化运营催生共富动能
南坪镇探索成立庄浪县恒聚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村级集体经济迈入公司化改革新阶段。
恒聚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
该公司整合两个村的项目资金与13个村的集体经济积累资金,共计689万元,建成吊挂棚、晾晒棚、日光温室等设施,并创新推行“三合四分离”管理模式(即资源整合、资金聚合、产业融合,产权分离、经营分离、核算分离、分配分离)。
“我们采用‘春夏种菜、秋冬种菌’的轮作模式,发展特色果蔬和食用菌产业,同时通过‘集采集销’对接市场,解决销售难题。”庄浪县恒聚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
目前,该项目已带动群众通过务工和土地流转年增收50万元,13个村集体年均分红超18万元,实现了“强村”与“富民”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