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暑假,娃要么跟着我们在地里遭罪,要么在家抱着手机不放,作业没人管,安全也操心。现在好了,农家书屋变成了‘暑期乐园’,娃在这里看书、写作业,还有人教,我们下地干活心里踏实多了!”正在田间忙碌的骆大叔擦着额头的汗珠,提起村里的暑期托管服务,脸上的疲惫被欣慰取代。
一到暑期,农村不少家长便陷入两难:地里的农活离不开人,孩子独自在家要么抱着手机、电视“连轴转”,要么偷偷溜到河边、田埂疯玩,安全看护和学习辅导成了压在心头的两块“大石头”。尤其对留守儿童来说,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不识字,作业难题没人点拨,漫长假期更像“脱缰的野马”,放任生长中藏着不少安全隐患。针对这一痛点,漳县马泉乡将各村的农家书屋、会议室等公共资源“盘活”,免费打造成“暑期爱心托管驿站”,让孩子们在农忙季有了安全又暖心的好去处。
走进漳县马泉乡骆家沟村的农家书屋,往日静谧的空间如今成了孩子们的“知识乐园”。书架上的绘本、科普读物、课外辅导书被翻得边角微卷,却摆得整整齐齐,孩子们或盘腿坐在地上,或趴在书桌前,捧着书本看得入神,偶尔传来小声的讨论:“你看这个宇宙飞船的构造好神奇!”“这本科普书里说玉米是怎么长出来的,跟咱村地头的一模一样!”隔壁的会议室则变身“学习课堂”,村里组织的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组成“辅导天团”,围在孩子们中间耐心答疑。三年级的小虎举着数学练习册追着问“鸡兔同笼”怎么解,志愿者拿起草稿纸画图讲解,用“兔子抬脚”的趣味算法逗得孩子们直笑;五年级的小雅愁着作文没思路,志愿者拉着她回忆清晨村口的炊烟、田埂上的野花,“这些都是最生动的素材呀……”原本让老人犯难的作业辅导,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中变得轻松起来。
除了学习辅导,村里把“安全课”也搬进了“托管站”。志愿者搜集本地真实案例,用情景剧、动画短片等方式,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又一堂沉浸式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看到这种没有护栏的野塘要远离”“万一落水要保持冷静,像这样挥动手臂呼救”,志愿者边演示边讲解,还组织孩子们进行自救演练。村里同步拉起“防护网”,党员轮流在河边巡逻,在危险水域竖起醒目的警示牌,连小卖部的阿姨都成了“安全员”,看到孩子往河边跑就及时劝阻。
“现在娃不光自己知道不能去水边玩,看到别的小朋友还会主动提醒,比以前懂事多了!”村民张阿姨接孩子时,忍不住跟志愿者念叨。
“村里的房子、场地闲着也是闲着,能给娃们用起来,值!”谈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柴婧雯看着热闹的村部,眼里满是笑意,“不光解决了家长农忙时的‘看护焦虑’,更用书籍和陪伴替代了电子产品,让孩子们在集体中养成了按时写作业、爱读书的好习惯。”
每天从早上8点到傍晚6点,村里的农家书屋总是热热闹闹的。琅琅的读书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解开难题后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村子里最动听的“夏日交响曲”。( 李志斌 蒲丽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