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产旅双融”绽金花——灵台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2025-08-19 10:06:01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初秋的陇东大地,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在灵台县,一片片金色的向日葵花海与银色的果蔬大棚交相辉映,产业兴旺,游人如织,产旅融合在此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近年来,灵台县以产业为基、以旅游为媒,探索出一条“以产促旅、以旅兴产”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让农民增收有了新渠道。

金色花海绽放“美丽经济”

走进上良镇荣旺村,50亩向日葵花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游客穿梭其间拍照打卡,田边的农特产品摊位前人头攒动。“没想到种地也能种出‘风景’,更种出了好‘钱景’!”村民姚军平笑着告诉记者,自家种的辣椒和蜂蜜在花海旁摆摊,一天能卖好几百元。

荣旺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常住人口284人,不足三成,土地碎片化严重。

转机出现在2023年。

当年,该村提出“整村一块田”的发展理念,2年来通过土地集中流转、规模化经营,整合资源发展特色种植。

今年,村里连片种植油葵,配套观光步道和打卡点,将传统农田变身“网红”景区,同时融合玉米、辣椒等种植业,打造采摘体验园,带动农产品销售和村民就业。“仅暑期就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村集体收入增加15万元。”荣旺村党支部书记姚志成说。

荣旺村作为当地产旅融合的生动试点,不仅凭借向日葵花海聚拢了超高人气,更创新“赏花经济+农事体验”模式,引导商户入驻景区展销土特产,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

“南果北种”结出“金富金果”

与此同时,在中台镇水泉村的温室大棚里,另一番丰收景象正上演。

“北方种热带水果,以前想都不敢想!”走进中台镇水泉村火龙果种植基地,种植户于堂娃说,通过县里推广的温控和嫁接技术,他家的火龙果亩产达2000斤,一棚年收入超万元,采摘期从7月持续到10月。

灵台县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透气性好,为火龙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小环境”。近年来,当地打破“北方不宜种热带水果”的思维定式,引进优质品种,推广“设施农业+反季节种植”模式,成功培育火龙果、哈密瓜等特色水果,并依托城郊优势发展采摘游。

“我们的果子现摘现卖,新鲜口感也好,周末来这里采摘的周边游客多得挤不进棚。”于堂娃说。

中台镇有设施蔬菜大棚1435座,年均鲜菜产量9500多吨。近年来,该镇在持续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上,巧借叶菜倒茬空档,引导群众发展时令水果,让一座座大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从上良镇的向日葵花海到中台镇火龙果大棚,是灵台县农文旅融合实践的缩写。

当前,该县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特”,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科技赋能农业、延伸产业链条,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让乡村旅游“无中生有”。

“产旅融合的关键是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灵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宁介绍,灵台县通过“合作社+农户+景区”模式,引导农民参与种植、加工、旅游等环节,让农田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老百姓的日子才能像向日葵和火龙果一样,越来越红火。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