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曹勇
一穗玉米,从田间到车间,完成“锁鲜”需要多久?
在高台县骆驼城镇前进村,答案是3小时内。
初秋时节,正是鲜食玉米收获的美好时节。走进高台县骆驼城镇前进村一片400亩的鲜食糯玉米种植基地,村民穿梭玉米地里掰棒、装袋、搬运。
而在加工车间,又是一场忙碌景象。新鲜玉米随即进入鲜食糯玉米生产线,剥皮、挑选、切头去尾、清洗、冷却、风干、包装、灭菌等加工环节一气呵成,最后又被快速送入冷鲜库。至此,从田间到车间,一穗玉米迅速完成了“锁鲜”,变成了开袋即食的商品。
“我们的鲜食玉米加工全过程3小时内完成,在加工过程中清洗用的是净化的纯净水,生产过程中零添加,用的包装袋全部是进口的食品级材料,加工出来的玉米保持了新鲜度。”骆驼城镇前进村党总支书记杨长瑞说。
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组织振兴和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为突破口,以“村干部主动集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农户入股”形式,投资建成占地1800平方米的集生产加工、恒温储存为一体的鲜食玉米加工厂,项目年产值预计900万元,可助力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可吸纳4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有力助推群众与集体“双赢共富”。
建起生产线,前进村村集体又通过流转土地种植和农户订单种植,种植糯玉米2000亩,不但解决了加工原料的问题,还带动农户增加收入。目前,生产线每天可加工10亩地的鲜食糯玉米,预计可持续生产3个月。
一穗穗玉米棒子在前进村一路前进,出田间、进车间,“剥皮穿衣”,实现了华丽转身,串起了一条“黄金产业链”,也链出了一条带动村民增收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