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贾艺超 徐秀秀 文/图
近日,在华亭市河西镇,一场抵制高额彩礼的婚俗变革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的婚嫁观念。
“我和对象是自由恋爱,早就商量好彩礼数额,双方父母一开始不同意,说‘别人家都多,咱就不能少’。”27岁的小敏拿出两人制定好的“婚后规划图”——彩礼钱存起来当首付,每月一起攒钱还贷款,年底再置换一台冰箱,“我们跟爸妈说,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父母最后被说通了。”
志愿者入户宣讲移风易俗政策。
今年以来,河西镇坚持将“抵制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深化文明实践、推动基层治理重要工作,由镇村干部、乡村“五老”人员以及乡贤能人组成婚嫁志愿服务队伍,走进适婚青年家庭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主题宣传活动,就当前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定聘迎娶礼仪指导规范等内容进行细致解读,结合身边“低彩礼”家庭具体事例讲述婚俗改革最新政策,引导适婚青年及家长认清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引起沉重经济负担、婚姻家庭矛盾等现实危害,全方位推动文明婚俗落地生根。
“靠彩礼撑起来的风光,终究抵不过婚后为还债奔波的慌张。”这是入户宣传中许多年轻人的共识。在这场婚俗变革中,年轻人成了“主力军”。他们不再把彩礼多少当作“面子象征”,更看重对方的人品、能力和共同奋斗的决心。不少情侣主动约定“低彩礼”“简婚礼”,用省下的钱购房、买车,或是计划一场简单的蜜月旅行。
“以前总觉得彩礼少了,闺女在婆家没地位。现在看邻居家‘低彩礼’嫁过去的闺女,小两口一起开店经营,公婆疼、丈夫爱,才明白地位是自己挣的,不是彩礼给的。”村民王刚大叔的话,道出了不少长辈的心声。如今,漫步河西镇,昔日的“彩礼涨了多少”的议论已悄然无声,婚姻逐渐回归“以爱为基、以奋斗为本”的本质。
下一步,河西镇将持续提升“一约四会”自治效能,以破除婚俗陋习为工作重心,以“限高”“减负”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彩礼预警机制,加强与适婚青年家庭“一对一”联系,及时做好思想引导、主动帮扶,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新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