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康县:产业生风景 田园变富地
2025-08-22 15:22:54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唐亚春 文/图

盛夏暑气渐去,风里终于有了些许凉意,驱车至康县碾坝镇玄麻湾村,石刻的“玄麻湾休闲度假村”路牌静静伫立,迎接着四方来客。目之所及,青瓦白墙的屋舍错落有致,掩映于绿树浓荫之间,一湾清澈的溪水在村前潺潺流过,偶见小鱼自在游弋。

“我们村是5·12地震灾后重建村,也是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打那时起,有能力的乡亲就办起了农家乐、种起了大棚蔬菜,变化大得很!”每每有游人前来,村民总是忍不住这样感慨,语气里透着由衷的自豪。

玄麻湾村距离康县县城4公里,素有康县“后花园”的美誉。它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村庄内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瓜果飘香;美丽乡村建成后玄麻湾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直以来群众都吃着“旅游饭”。

今年以来,碾坝镇党委政府持续发力和美乡村建设,精心雕琢乡村“高颜值”,让清水绿岸真正成为可游可赏的风景。遵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内闲置的土地房屋被盘活,废弃的鱼塘焕然一新——改扩建成1600平方米的游泳池。同时融入农耕采摘体验的田园慢生活元素,打造出集农事体验、观光游玩、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吾田农庄”。今年六月,随着“时光漫旅 寻味田园”推介活动的成功举办,短短时间,村子便吸引近万名游客慕名而来。

“农庄的餐饮很丰富。”吾田农庄的董事长王学涛热情介绍说:“小吃有米皮面皮、包子馒头面茶、麻辣烫、奶茶、烧烤等;正餐有柴火鸡、火锅。消费从几块到几百元不等,从小朋友到老年人,都能找到喜欢的口味,特别是周末,举家来避暑聚餐的特别多!”

资源整合重组让玄麻湾村涅槃重生。乡土的诗意与人文气息在这里交融共生:昔日斑驳的老墙,如今被创意彩绘点缀,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背景;挂满油纸伞的巷道,浪漫温情;就连小吃店的招牌,也设计得别具一格。产业融合重组提升了附加值,不仅激发了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更让“产业”本身化作赏心悦目的“风景”,让曾经的闲田废土生出“真金白银”。

“刚放暑假,儿子媳妇带孙子来玩了一次,小家伙就迷上了这里的游泳!”退休后的张国平笑着说。“现在他早上写作业,午饭后休息一会,两点准时催我出发,玩到六点才肯回家,周末就全家一起来!”这个夏天,爷孙俩成了吾田农庄的常客,既享受了清凉,孙子还学会了游泳。

漫步村中,笔者遇见几位游玩归来的女士,每个人手里都拎着几个馒头。循着谈笑声走进馒头店,老板李苏花热情又略带歉意说到:“今天的馒头包子全卖光了,刚才的几个客人还想要都没有了!”

据了解,这些小吃店的房屋原本都是村民家的后院,用来堆放杂物的。如今都变成了修葺一新的“黄金门面”。

“镇上把啥设施都给我们弄好了,连装米皮的碗都备齐了!我们只管来干就行了!”开米皮店的王晓斌笑道:“坦言自己真没想到,如今在家不仅能照顾年过七旬的父母,还能靠卖米皮平均每天有三四百元的收入。”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来,更要让他们留下来。”碾坝镇党委书记王丽介绍,通过打造“农事体验+观光+餐饮”的全产业链,玄麻湾实现了从“单一避暑”到“全域康养”的升级,柴火鸡的香味、油纸伞巷道的浪漫、孩童戏水的笑声、葡萄架下的采摘乐趣、就连堆放杂物的后院也能飘起各种小吃的混合气味……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乡村的蜕变。

“等葡萄熟透了,一定要来尝尝!”农庄负责人王学涛的邀请,透着对未来的信心。玄麻湾村确实变了,变的是村容村貌、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不变的是乡村两级党组织带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初心和干群同心、共赴小康的使命。

从“一时的流量”到“持久的留量”,玄麻湾村的每一步,都踩准了时代的节拍。在这里,产业与风景共生,乡愁与未来同行。这片土地,正在用最朴实的方式,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杨万明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