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整治农村高额彩礼需久久为功
2025-08-26 09:18:15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王倩

近年来,有些农村地区彩礼一路攀升,动辄十几万、几十万,远超普通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不少家庭为此掏空积蓄,甚至背上债务。更让人忧心的是,彩礼渐渐异化成衡量婚姻价值的标尺,原本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慢慢被物质裹挟,不仅扭曲了婚恋观,还侵蚀着乡土社会的伦理道德,拖慢了乡村振兴的脚步。整治这一顽疾,绝非一蹴而就,需拿出久久为功的耐心与决心。

高额彩礼的滋生蔓延,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的结果。从观念层面看,不少农村地区的“面子文化”根深蒂固,彩礼数额成了家庭“体面”的象征,你家要得多,我家便不敢少,攀比之风越吹越盛。从现实层面讲,部分地区性别比例失衡,彩礼水涨船高成为“市场选择”。更关键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基层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管与引导,既没有明确的规则约束,也没有多元的文化替代,导致问题反复出现,甚至在个别地方出现反弹。

破解高额彩礼难题,不能操之过急,而要多管齐下、循序渐进。法律与政策层面,可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明确高额彩礼的法律界定,对恶意哄抬彩礼、借机敛财的行为明确约束,让治理有法可依;同时,也可通过一些柔性政策提供支持,比如对举办简约婚礼的家庭给予适当补贴,推广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新风尚,切实降低婚姻成本。基层组织与社会力量则要主动发力,村委会可牵头修订村规民约,把“抵制高额彩礼”纳入其中,通过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引导大家达成共识;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多办些青年交友活动、婚恋讲座,既拓宽农村青年的交友渠道,也帮他们树立“重感情轻物质”的婚恋观。

文化引领更是治本之策。可借助乡村夜校、短视频号等平台,邀请“零彩礼”新人现身说法,用方言俚语拆解彩礼神话;同步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把勤俭持家、孝老爱亲写进村规民约,让“里子”比“面子”更吃香。

整治农村高额彩礼,是一场“持久战”。它需要政策的温度、法律的尺度,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度。当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动摒弃陋俗,当每对新人都能因爱情走进婚姻,乡村才能迎来风清气正的新风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文明力量。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