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彩礼逐渐成为青年人追求幸福路上的“拦路虎”,给不少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徽县直面这一民生痛点,以全域推进的决心、多维度发力的举措,通过政策引领、典型示范、文化赋能等方式,掀起了一场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的文明行动。如今,“彩礼做减法,幸福做加法”的理念已在全县15个乡镇落地生根,绘就出乡风文明、和谐美好的崭新画卷。
徽县将治理高额彩礼纳入移风易俗重点工作,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形成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立足实际倡导彩礼标准,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引导形成婚事新办、简办的文明风尚。各乡镇积极响应,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婚丧嫁娶事宜报备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让政策在基层落地见效。
“高额彩礼是负担,幸福婚姻靠真情。”“抵制高额彩礼,为爱减负,为家护航”……漫步在徽县的乡镇村社,移风易俗主题标语在文化墙上醒目呈现。清晨傍晚,乡村大喇叭里传来倡导新风的温暖话语。微信工作群、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化身“文明传声筒”,持续推送移风易俗相关内容。徽县还专题举办了“文化为媒话新风·移风易俗润心田”主题征文暨演讲比赛,将征文获奖作品编印成书籍,作为宣传教材;同时,将演讲比赛获奖人员纳入“话新风”小喇叭移风易俗宣讲人才库,制定了宣讲方案,明确了宣讲重点。目前“话新风”小喇叭移风易俗宣讲队已覆盖全县225个村(社区),宣讲队成员达到800人,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宣讲1200余场次、受众12.6万人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宣传,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的理念融入日常,让新风尚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徽县大力宣传公交婚礼等移风易俗典型案例,通过“文明家庭”“最美儿媳”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从盲目攀比彩礼数额,转向关注家庭和睦与家风建设。柳林镇谢坪村的王小姐与洛坝村的文先生在结婚谈到彩礼问题时,王小姐的父亲主动表示不要彩礼,这场零彩礼婚礼简约而不失温馨,没有奢华的排场,没有厚重的彩礼,但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氛围。如今,他们也经常向亲朋好友大力宣传“零彩礼”“低彩礼”的理念。一个个鲜活榜样如明灯引路,让“重家风、轻彩礼”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婚嫁观念从“要彩礼”向“比家风”悄然转变。
“咱徽县的老祖宗传下不少‘礼’道,可不能让它慢慢淡了。你看这集体婚礼多好,省钱又热闹,还透着文明劲儿!”李老伯笑着说。徽县深挖传统文化中“礼”的内涵,将优秀传统婚俗与新时代文明理念相结合,举办集体婚礼,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活动等,让传统婚俗文化重焕生机。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家风家训宣讲,“老话说‘礼轻情重’,结婚过日子,说到底还是得靠爱。”宣讲员的话说到了乡亲们心坎里,大家也慢慢拾起这些老理儿,让婚姻回归最本真的模样。
从“天价彩礼”的沉重枷锁,到“礼轻情重”的温情回归,徽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推进文明新风建设的决心与智慧。如今,全县彩礼数额逐步降低,这场关于“礼”的变革,既卸下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更让婚姻回归爱的本质,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文明底色,为建设幸福家园筑牢根基。(陇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