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马得梅 王秀丽
彩礼作为传统婚嫁“三书六礼”中“纳征”的核心环节,原本承载着长辈对新人美满婚姻的深切祝愿。然而,在部分地区,彩礼逐渐偏离其文化本意,陷入“攀比攀升、漫天要价”的误区。这不仅给许多普通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更模糊了“礼轻情意重”的传统婚嫁内涵,甚至影响家庭和睦与社会风气。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社会观念持续进步,这样的局面正在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群众将婚嫁关注点从“彩礼高低”转向“小家庭的日子好坏”,一种“以情感为基石、以简约为基础”的文明婚恋观,正逐渐成为乡村的新风尚。
在平川区水泉镇旱平川村,村文书刘仲燕夫妇于今年年初喜结连理。笔者走进他们的家中时看到,午饭过后,刘仲燕正和婆婆一起在厨房忙碌,一个刷碗、一个擦桌,动作默契、气氛温馨。
“我们结婚时,我和父母商量,坚决不能让高额彩礼给两个家庭带来压力。最后我爸妈只象征性收了一部分彩礼,还添了一些钱,一并作为我们小家庭的启动资金。双方父母都希望我们把日子过好。”刘仲燕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对于刚嫁女儿的刘健来说,这份“计深远”中并不包含对彩礼数额的计较,而是满怀对子女未来幸福的殷切期望。刘健坦言:“只要孩子们把日子过好,彩礼无所谓多少。重要的是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奋斗,一起把生活经营好。”
从昔日“彩礼攀比”到今天“情谊为重”,从曾经“家庭负担”转变为“幸福起点”,随着文明新风吹遍乡野,越来越多家庭开始挣脱物质束缚,以和谐家风涵养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持久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