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林丽 文/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华亭市砚峡乡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目标,通过打造便民服务圈、聚焦“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推动干部下沉走访等一系列举措,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
“现在办事太方便了,以前要跑好几趟的事情,如今在家门口一次就能办妥。”近日,刚在砚峡乡便民服务中心办完业务的村民张玉平高兴地分享。砚峡乡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构建起以乡便民服务中心为核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支撑的“便民服务圈”。通过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梳理并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开展帮办代办、预约办理、上门服务等特色便民措施,真正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我们通过优化流程、精简材料、压缩时限,让群众办事时间平均缩短60%。”砚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此外,中心还引入自助服务终端,进一步拓展了服务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
每天中午,砚峡乡互助幸福院里饭菜飘香,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唠家常,其乐融融。“这里饭菜可口,还有老伙伴们说说话,比一个人在家强多了。”72岁的张志荣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砚峡乡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群体需求,建成并运营“颐养之家”和互助幸福院2处,建设曲子戏传承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理疗、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针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少年儿童,砚峡乡开展结对关爱、“爱心妈妈”等活动,密切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农家书屋、志愿者之家为阵地,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科学探索、读书分享等系列活动,已惠及儿童120余人。此外,砚峡乡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今年已为40余名学生发放助学金超过8万元,助力孩子们圆梦大学。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庞凯培激动地说:“感谢社区的助学金,让我能够安心上大学!”
“王婶,您反映的楼道照明问题解决了!”“李叔,暴雨天您家房子还好吗?”……网格员郑小伟每天都穿梭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砚峡乡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0个综合网格,成立专职网格员队伍,建立“发现上报、分流交办、跟踪督办、评价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网格员每日开展巡查走访,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成为基层治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谁家有困难、哪里有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就能掌握并解决!”韩河村网格员自豪地说。今年以来,全乡网格员累计采集信息2000余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5起,办结民生实事200余件。
在防汛关键时期,网格员的作用更加突出。乡、村两级河长巡河频次加密至每两日一次,紧盯河道障碍物、堤岸稳固性和水位变化;应急排查队对重点河段、地灾隐患点展开“拉网式”排查,消除隐患。
“多亏了乡里干部帮忙解释政策、准备资料,我才能够顺利申请上低保。”砚峡乡建立包村联户制度,组织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
在走访过程中,干部们带着政策下去,带着问题回来,建立翔实的民情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现场办公、马上就办;对需要协调处理的事项,明确责任、限时办结;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耐心解释、争取理解。
“走下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只有真正走进群众家里,才能更好走进群众心里。”砚峡乡负责人在走访后感慨。今年以来,全乡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0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50余件。
暖阳下,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们围坐拉家常,脸上写满安宁与满足;晨光里,村干部们巡查河道堤岸,网格员穿梭于街头巷尾……这些日常场景,正拼凑出砚峡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影像。从便民服务圈到互助幸福院,从网格管理到干部走访,砚峡乡正沿着“治理有效、服务精准、群众满意”的目标稳步前行,一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