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强鹏程、马丽娜 文/图
“以前村里有乱堆杂物、红白事铺张的情况,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大家都自觉照着做,村容村貌和风气越来越好了。”近日,华亭市马峡镇深沟村村民李大叔指着干净整洁的村道,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今年以来,马峡镇将村规民约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金钥匙”,通过“民主制定、精准施策、常态落实”,让村规民约从“纸上条文”变成“行动自觉”,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为避免村规民约“一刀切”“流于形式”,马峡镇坚持“群众事群众议”,指导各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通过“党员带头议、村民代表商、全员投票定”的方式,梳理群众最关心的环境整治、邻里纠纷、婚丧嫁娶、孝老爱亲等问题,将“大道理”转化为“家常话”。在深沟村,村民们经过多轮讨论,把“红白事简办”“垃圾分类投放”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真正“接地气、合民心”。
为推动村规民约落地见效,马峡镇探索“宣传+激励+监督”三维发力模式。一方面,通过村广播、文化墙、微信群、“板凳会”等载体,把村规民约编成顺口溜、快板等,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另一方面,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由老党员、老干部、乡贤担任成员,对践行村规民约的典型进行公开表扬,对违反约定的行为及时劝导。同时还推出“文明积分制”,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可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截至目前,全镇14个村实现积分制全覆盖,累计评选“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20余户,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如今,走进马峡镇各村,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净、齐、美”,大操大办的陋习变成了“简办新办”的新风尚,邻里矛盾“各说各理”变成了“依规调解”。在孟台村,依托村规民约,村民自发组织清理沟渠200余米,拆除乱搭乱建3处;在双明村,通过“道德评议会”调解邻里纠纷2起,成功率达100%。村规民约不仅解决了基层治理的“小问题”,更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大合力”。
下一步,马峡镇将持续优化村规民约动态修订机制,结合各村实际完善内容、创新落实方式,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硬支撑”,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