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金” 质筑根基、科研赋新能!探访金川集团的强企密码
2025-09-18 18:29:41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王倩 实习生 苏得凯

9月17日,“质量强省 富民兴陇——2025年主流媒体‘质量甘肃行’”活动的采访团,走进了全省镍钴、铜、动力电池、氯碱化工四大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金川集团。从轰鸣的生产车间到静谧的科研实验室,采访团沿着生产线与创新路,实地探寻这家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感受其在强企与科研之路上的扎实步伐。

步入镍合金有限公司板带事业部冷轧车间,机器运转的沉稳节奏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加工特有的细微气息。车间中央的轧机旁,金属原料在轧辊的精准压制下,从厚重的坯料逐步变薄,最终成为厚度仅0.266mm的高温合金带材——这样的厚度,相当于三张普通A4纸的厚度,却是“华龙一号”核电站核电燃料棒的关键需求。这款带材的研发并非易事,企业联合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多家科研单位,历经数百次配方调整与工艺优化,才最终攻克了材料强度、耐腐蚀性等关键技术,让国产核电材料有了更可靠的选择。

在车间的产品展示区,几款“明星产品”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0.05mm厚的“手撕镍带”轻轻一撕便能分开,却具备超高硬度与精度,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精密电子仪表零件的核心配套材料;航空航天用精密合金表面泛着细腻的金属光泽,其低膨胀系数与优异的磁性能,能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发挥作用;与南方企业合作开发的显示器掩膜版,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打破了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中高端掩膜版生产的空白。每一款产品旁的说明牌上,“上百次性能测试”“合格率 100%”的字样格外醒目,从研发到量产的每一个环节,企业都以严苛标准把控品质,确保出厂产品皆达最优水准。

采访团参观车间产品展示区

这样的品质坚守,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管控体系。来到集团下属的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仪器对一批矿石样本进行检测,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种元素的含量数据。“这些设备能快速精准检测出矿石、合金中20余种元素的含量,检测误差控制在0.001%以内。”首席工程师董茂生介绍。无论是原材料入厂检验,还是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抽检,或是成品出库前的最终核验,检测中心都能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为质量把控筑牢防线。

车间工人正在检测产品质量

在车间的操作区,每位员工手边都有一本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手册将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三合一”整合,复杂的流程被简化为清晰的步骤图与关键参数表。这样的细节优化,不仅降低了一线员工的操作难度,更从源头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引发的质量风险,让质量管控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离开车间,来到了“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这里是金川集团创新的核心阵地,也是全国首批、甘肃省首个依托企业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阴极整形智能加工装置获省级职工技术创新特等奖;精密铜公司攻克非真空熔炼及立式铸造控氧技术,生产出直径φ440mm、单重6吨的4N5无氧铜铸锭,氧含量控制在3ppm以内,指标达到日本日立、芬兰同类产品水平,加工成铜板材后,成功应用于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真空泵腔体,打破了国外对该关键材料的垄断。

实验室中的镍镕铸炉模型

从生产车间的品质坚守,再到实验室的技术突破,一路走、一路看,深刻感受到金川集团以质量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强企与科研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这家扎根甘肃的企业将继续以“八个一流”为目标,持续以质量赋能品牌、以创新驱动升级、以协同带动发展,为甘肃“质量强省 富民兴陇”战略注入更多坚实力量。

责任编辑:王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