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宋一平 鲁娜琳 黄悦 文/图

为破解传统种植模式单一、效益不高难题,永昌县红山窑镇水泉子村从去年起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进茴香特色产业种植,如今2000多亩茴香长势喜人,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种植品类,更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近日,笔者走进水泉子村的茴香种植基地看到,连片的茴香田如绿色海洋般铺展在天地间,细长的叶片随风摇曳,散发着独特的清香。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每一株茴香都挺拔茁壮,饱满的花序预示着丰收的前景。农户们正穿梭在田垄间,细心查看茴香的生长状态,除草、松土,用忙碌的身影守护着这份即将到来的收获。

茴香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作物,兼具食用价值与药用功效。其嫩茎嫩叶可作为蔬菜食用,口感鲜嫩,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成熟后的茴香籽不仅是常用的香料,还具有理气和胃、散寒止痛等药用价值,在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从经济价值来看,茴香适应性强、种植难度较低,且市场需求稳定。以水泉子村今年的种植情况测算,每亩产量约180公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我们从去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了茴香,今年水泉子村种了2000多亩地的茴香,预计10月中旬就可以收割。”红山窑镇水泉子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建国说。

据了解,红山窑镇依托当地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自然优势,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布局,除水泉子村的茴香种植外,还培育了多个特色种植片区,通过“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责任编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