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杜佩 周丽红 文/图

金秋时节,走进华亭市西华镇王寨村,群山环抱间,一排排林下生态养殖圈舍依山而建。近日,首批20只“精灵”入驻西华镇千只林下林麝养殖基地,这个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于一体的林下特色产业正式拉开序幕。

图片2.png

西华镇地处关山东麓,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面积达71%,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今年以来,西华镇立足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积极招商引进甘肃省栖岚生态麝业有限公司,建成全市首个散养林麝基地,通过模拟野生环境,探索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按照规划分三期实施,一期建成生态化林麝繁育区并引种60对,配套办公区等基础设施;二期建设产香区及良种选育区,存栏量达500头;三期完成千头规模并配套研学基地。整体项目建成以后,通过麝香及仔麝销售产生经济效益,预计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

图片1.png

目前,已建成两处林下生态圈舍,并配套建成办公区、展厅、饲料加工区及饲草仓库等基础设施。

“林麝是野生珍稀动物,散养模式更接近其自然栖息环境。在山林或半开放空间中,林麝能自由活动、觅食,减少因长期圈养导致的应激反应,有助于保持其野性和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该基地负责人罗望晨指着不远处正在树林里撒欢的林麝介绍,散养环境下,林麝活动量增加,体质更健壮,所产麝香的品质和药用价值更高。而且,相比传统圈养,散养无需大规模建设封闭式圈舍,这样减少了基础设施投入。

据悉,该项目构建“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建成后,可为周边群众提供饲料种植等灵活就业岗位30-40个。同时,还将与省农科院及甘肃农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探索林下养殖和中草药种植等项目,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示范,推动区域生态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我镇立足‘一轴两翼’产业发展定位,以打造西华川北部山区养殖示范带为目标,招商引进林麝养殖基地建设项目3个,预计综合产值可达到1000万元。”西华镇人大主席程堂表示。

从生态效益到经济效益再到社会效益,林麝产业正成为西华镇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接下来,华亭市将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智慧养殖+文旅融合”新模式,规模化发展林麝养殖产业,持续助农就业增收。

责任编辑:孙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