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仲春燕
饱满的葵花归仓,圆滚滚的马铃薯装车,沉甸甸的玉米满囤……眼下,民勤县秋粮收割已画上圆满句号。田野间的农机轰鸣渐歇,晒谷场上的笑声却更浓,沙漠边缘这幅颗粒归仓的“秋粮丰收图”,不仅是大地对耕耘的馈赠,更是民勤县以“良种、良法、良机”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绘就的生动注脚。
“良种”筑基,攥紧农业“芯片”
好种出好粮,民勤县紧扣本地土壤、气候特点,扩大优良品种覆盖面,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小院”,聚力攻关关键技术,坚持“引、试、推”结合,严把品种适配关。
在大滩镇玉米新品种展示鉴评会现场,50余名专家、大户对新品种丰产性、抗逆性“挑兵选将”。“优中选优,只为良种落地生根,筑牢粮安根基。”民勤县种业中心主任石玉文的话语掷地有声。田间地头,“种子服务小分队”悉心指导选种育苗,确保优质良种扎根沃土。
“良法”增效,解锁丰收“密钥”
“三分种,七分管”,科技赋能是关键。常规种植中,密植栽培、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组合拳”齐出,还配套氮肥增效剂优化养分利用——苏武镇苏山村村民柳兵林最有体会:“农技中心指导我们按庄稼长势调肥量、定灌溉时间,关键期加了氮肥增效剂,地里的作物长得匀、长得壮,比往年省心还高产!”
针对盐碱地这一“老大难”,南湖镇西井村盐碱耕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创新思路:以“以地适种+以种适地”为核心,用机械旋耕、覆沙压盐、增施生物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等措施,让中度盐碱地焕发生机。农业技术人员穿梭田间,教“看苗施肥”“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既保产量,更护生态安全。
“良机”抢时,锻造硬核“支撑”
沙漠气候下,秋收“抢”字当头。机械化成为抓牢“黄金农时”的硬底气。重兴镇新地村马铃薯基地,收获机轰鸣穿梭——泥土翻飞处,颗颗马铃薯圆润无损滚落。
“每台日收30亩,抵10个壮劳力,破损率低于5%,”新地村村委会副主任俞益山说。这样的“抢收神器”不只服务于马铃薯,玉米、葵花主产区同样活跃着联合收割机的身影,真正以“机械抢时”守住“丰收果实”,让“良机”稳稳落在民勤的田野上。
一碗饭,连着天下粮仓;一粒粮,系着万家灯火。秋粮圆满收官,不仅守住了民勤县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更印证了“科技兴农、政策惠农”的强大力量。民勤县将继续在良种培育、良法推广、良机保障上持续深耕,让更多科技红利惠及田间地头,让更多农民在丰收中收获幸福感,为乡村振兴写下更厚重的“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