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清茶,几碟家常小菜,没有喧闹的宴席,也没有繁复的礼节——在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的一场白事中,简约却不失温情的场景,正悄然成为新常态。“心意到了,简单一点反而更显尊重。”村民刘大爷这样说道。这番朴实的话语,折射出青岚山乡近年来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扎实成效。
如何让“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理念真正被群众理解和接受?青岚山乡选择把宣讲台搬到一线,红白理事会成员、老党员、乡贤代表等组成“新风宣讲团”,走进各村社,以拉家常、讲故事的方式,把政策讲明白、把道理谈透彻。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乡音传新声”的方式,让移风易俗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逐渐融入日常的共识。
青岚山全乡20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明确写入,并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运行机制,重点吸纳老干部、老党员、致富能人、妇联骨干等加入,强化理事会在婚丧事务中的协调和监督作用。“现在办事有标准、有流程,大家既不丢面子,也省了钱。”大坪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冉勇说。通过制度约束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全乡逐步形成了“有人管、按规办、不攀比”的良好氛围。
青岚山乡积极探索“道德银行”与积分激励制度。对主动简化婚丧仪式、践行孝老爱亲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可兑换生活物品。同时,将移风易俗表现纳入“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标准,增强荣誉感和获得感。“现在大家都争着做好事、守规矩,风气越来越好了。”村民赵大姐笑着说。
从大操大办到简约庄重,从厚重人情到清茶淡饭,青岚山乡用一场场细致入微的实践,一步步改变着乡亲们的观念与习惯。移风易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青岚山乡正以持续的创新和扎实的工作,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为实现乡村善治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定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