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聚力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平凉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5-10-21 11:14:42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在陇东黄土高原的腹地,一片片苹果园随山势起伏,如同大地的绿色织锦。这里,每颗苹果都承载着农民致富的希望,每片果园都见证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如今,这个北纬35°的“甜蜜产业”——平凉静宁苹果正以创新为笔,以科技为墨,在西部大地上描绘出一幅精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矮砧密植,果园掀起“绿色革命”

金秋时节,灵台县西屯镇店子村连片果园果香弥漫。与传统果园不同的是,这里的果树整齐划一,株行间立着支撑篱架——这是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带来的“新景象”。

“传统果园‘高大散’,我们推广矮砧密植篱架栽培模式,走‘矮精密’路线。”玉秦田源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玉然介绍,这一模式使果树变“矮”,节约土地30%,更便于机械化作业与标准化管理。

漫步园中,科技感无处不在:膜下滴灌精准供水,地布覆盖抑制杂草,水肥一体化设备按生长周期自动配比营养。

“矮砧密植使果树提前1-2年挂果,盛果期提前3-4年,实现‘早果、丰产、优质、高效’目标。”该合作社技术人员表示:“我们以有机肥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重点,推行‘五统一’管理,显著提升果品品质。”

该合作社在2023年、2024年连续在中国农民丰收节赛果活动中斩获金奖。如今,这里的苹果品质优、规格齐,成为高端市场的“抢手货”。

技术赋能,梯田苹果实现“品质突围”

庄浪县的梯田果园里,一场静悄悄的技术革命正改变传统种植方式。

作为庄浪农业经济的“支柱引擎”,苹果产业依托山地资源持续扩大种植规模,整合零散土地,建设连片标准化果园。同时,全县推进果园管理技术升级,果业站技术人员不定期下乡指导,从品种选育、树形修剪到水肥管理、绿色防控,为果农提供全方位支持。

大庄镇是庄浪县种植山地苹果的乡镇之一。“大庄镇果园面积3.8万亩,丰产园3万亩,预计产量6万吨,产值6亿元。”大庄镇党委副书记陈永福介绍,“目前采摘上市。”

大庄镇果农李万业是当地依靠果园脱贫的典型。管理20亩果园十多年的他,看着枝头红红的苹果自豪地说:“去年收入18万元,今年专家指导新技术,管理好,秋雨多,果个大,预计能到20万元。四川客商以每斤5.2元高价收购,收入更上一层楼。”

   站在大庄村山顶远眺,连片果园顺山势起伏,果树行列整齐,枝头苹果渐染红晕。这片昔日只能种耐旱作物的山地,如今成了果农的“增收田”,人均果品收入达2.5万元。

多元营销,从“提篮叫卖”到“云上销售”

飞云镇西高寺村的“泾川云上苹果产地会客中心”,直播销售热火朝天。主播们通过镜头向全国消费者展示刚采摘的苹果,订单不断刷新。

“我们依托‘泾果献礼’品牌,对苹果优选精包装,邀请网红主播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推广。”飞云镇综合执法队队长吕小伟介绍。如今,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线下渠道同步创新。丰台镇构建“代办员+收购商+果农”三方联动机制,对接优质客商50余名,配备12名专职代办员提供精准服务,设立3个临时收购点和1个电商推广平台。

泾川果农樊来锁家的4亩半“烟富8号”不仅被果商以每斤4.5元订购,还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自主销售。“现在销路更广,价格更好。”樊来锁说。目前,该县通过电商平台及线下合作,开设品牌专卖店,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地销地联动的立体营销网络,多渠道销售泾川苹果7万吨,真正实现“香飘万里”。

“智慧变身”,静宁苹果的“价值裂变”

一颗苹果的价值有多大?在静宁苹果保鲜加工产业园,答案远超“鲜果售卖”范畴。

曾经仅以鲜果形态走向市场的静宁苹果,如今借助现代加工技术,完成从“一颗果子”到“多元产品”的转变,化身苹果脆、果干、NFC鲜榨果汁、苹果醋等产品,既延长产业链,更提升品牌价值。

智能化车间里,机器轰鸣与淡淡果香交织,工人熟练地清洗、去皮、去核、切片。生产线上,去皮去核一体机高效运转,环形刀片紧贴苹果表皮旋转,精准削皮后,去核组件垂直插入果实中心取出果核,全程流畅高速。

“我们采用-40℃低温冷冻技术,最大程度保留苹果的营养成分。”静宁苹果保鲜加工产业园生产班组长杨凡菊拿起一包冻干苹果脆介绍,“这款产品不添加防腐剂和色素,口感酥脆,很受市场欢迎。”

该产业园集储藏加工、精深加工、综合配套、文化展示于一体,建设全自动智能分选线和包装材料供应线各1条,引进果醋、果汁饮品生产线和苹果脆片生产线各1条,年处理鲜果5000吨,可生产苹果干制品100吨、苹果汁等饮品2000吨,实现年产值4000多万元。

近年来,静宁县坚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吃干榨尽”式精深加工多类产品。目前,全县已培育5家苹果深加工企业,实现从鲜食独大到加工增值的双轮驱动,一颗颗苹果“智慧变身”,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品牌引领,从“地方特产”到“国家名片”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孕育了静宁苹果色艳形端、脆润如玉、酸甜可口、耐贮耐运的独特品质,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小康果”“幸福果”。

近年来,平凉市聚力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建成陇东矮砧苹果试验示范中心、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静宁苹果”科创馆,形成生产研发、加工储运、观光体验一体贯通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目前,全市苹果种植面积151万亩,产量25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60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占可支配收入一半以上。

此外,“静宁苹果”品牌建设步伐坚定,当地政府不仅注重产品质量提升,更在品牌包装、市场营销、文化赋能等方面下足功夫。“静宁苹果”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9张国家级名片,获得“中华名果”等21项大奖,进入首批中国100个地理标志受欧盟保护名单,入选农业农村部精品品牌培育计划,品牌价值达181亿元,产地收购价连续19年领跑全国,已成为“甘味”农产品典型代表、平凉特色产业的“金字招牌”。

四十年来,从黄土高原的绿色嬗变,到品牌价值的百亿攀升,静宁苹果产业走出了一条从生产到加工、从产品到品牌的全链条升级之路。

这片土地上的“苹果革命”,不仅甜了千家万户,更成为西部现代精品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何香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