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秦州区:千亩山楂映山红
2025-10-22 08:18:13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郭彦英

金秋清晨,薄雾绕山梁。秦州区牡丹镇的天水兴华荣生态农业产业园内,漫山遍野的山楂树如染红的云霞,千亩山楂树如红彤彤的“大金星”压弯枝头,串串果实宛如发光的“红宝石”,勾勒出一幅“果丰人欢”的喜人画卷。

田间地头,农户们挎着竹筐穿梭林间,熟练剪下成熟果实。“这几天趁天好得抓紧摘,中午都顾不上休息”草川村村民缑丽丽一边加快手中动作,一边笑着说。为赶在天气变化前完成采收,基地每日组织百余名农户“抢收”,预计15天左右可完成全部采收。

1760934568934020303.jpg

作为秦州区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业项目,千亩余“大金星”山楂从种植到管护全程有“秘诀”。种植基地成立以来专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驻点指导,围绕施肥时间、枝条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制定科学方案。“通过前期精细管理,今年山楂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到两成,品质也更好!”基地经理马彬指着满树果实介绍。

从“鲜果”到“精品”,延伸的产业链让山楂价值倍增。在基地加工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清洗、分拣、切片、烘干等工序,带着泥土气息的鲜果摇身变为包装精美的山楂片。“我们采取‘双轨销售’模式,精品鲜果经分拣后入冷库储存,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发售;其余果实加工成山楂片供应药厂,销路稳定且效益可观。”马彬表示,深加工不仅减少了果实浪费,更让山楂附加值翻番。

1760934581497053532.jpg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实实在在惠及每一户村民。”牡丹镇镇长徐宁介绍,近年来,镇里始终坚持“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在培育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不仅发展设施蔬菜800余亩,还投入2150万元建成产业集群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这些举措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又夯实了农业发展根基,让全镇特色产业从零散布局走向规模发展,形成了初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据悉,该山楂种植基地已构建起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一体化完整产业链。除核心作物山楂外,产业园同步培育美早、俄罗斯8号大樱桃及南太湖特早、阳光玫瑰葡萄等优质果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市场认可度颇高。目前,公司已辐射带动周边7个行政村,为500余名农户提供产业园长期务工岗位,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漫山遍野的红色山楂,如今已成为乡亲们稳定增收的“致富果”。

1760934594849042904.jpg

如今,秦州的千亩山楂不仅红了牡丹镇的山头,更甜了百姓的日子。这沉甸甸的果实,既是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成果,更是秦州区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红色动力”。

责任编辑:孙振杰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