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景浩 杜丽莎 文/图
10月20日,崇信县锦屏镇杜家塬村村部里暖意融融、笑语不断。杜家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平凉方胜园菇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行“联农带农+庭院经济食用菌种植收益发放仪式”,19户香菇种植户现场领取了共计5万余元的分红款。“小香菇”真正成为群众“致富伞”。

香菇长势喜人。
“第一茬菇我就领了4120元,二茬下来预计能突破5000元。利用房前屋后搞庭院经济,不耽误正事还能挣到钱,确实是好产业。我打算继续扩大规模,让大家都赚上一桶金!”刚领到分红的锦屏镇杜家塬村村民张永兴说。
此次分红,得益于崇信县探索实践的“庭院经济+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当地与平凉方胜园菇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香菇种植项目,通过政企联动,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助力庭院经济提质增效。
为打消农户“不会种、不敢种、卖不掉”的顾虑,切实降低经营风险,崇信县创新实施“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庭院经济从“单打独斗”向“合作共赢”转变,真正让农户得到实惠。
平凉方胜园菇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虎生介绍:“我们从菌棒上架、注水到出菇管理,都有技术员手把手指导。采收时公司上门统一收购,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销售。我们坚持‘三个统一’:统一分拣、统一销售、统一供应,并对菌棒实行‘三包’——包成活率、包技术指导、包产品回收。”

食用菌种植基地。
作为崇信县庭院经济试点村之一,杜家塬村目前已搭建香菇钢架大棚20座,投放菌棒38000个,将农户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收宝地”。
“政府推动的庭院经济非常成功,方胜公司也大力支持,技术指导到位,收菇风雨无阻。今年两茬香菇,我收入5000多元。”村民张金玉喜悦地说。
从杜家塬村的20座大棚、38000个菌棒,到全县198个农户的稳定增收、3个村集体的持续受益,小香菇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更让“在家门口挣钱”从愿景变为现实。崇信县将持续完善帮扶机制,优化产业服务,推动“小香菇”结出更多“致富果”,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今天在杜家塬村兑付第一茬菇的香菇收益款,通过外出考察和学习,我们县庭院经济第一年就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部分农户已开始采收第二茬、第三茬香菇,单户最高收入已达7800余元。预计今年庭院经济可实现户均增收5000至7000元。”杨虎生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