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天水市秦州区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系统推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篇文章,交通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2391公里,实现16个镇全部通油路,420个行政村硬化路和客运班车全覆盖,自然村组道路硬化率达98%。2022年,秦州区成功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并连续三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居前列。

秦州区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和绩效考核体系,出台一系列实施方案,压实责任链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761734803539066151.jpg

在项目建设方面,秦州区以“打通断头路、完善连接路、提升产业路”为目标,积极筹措资金,“十四五”以来新建自然村硬化路207公里,实施安防工程269公里,新建产业路142公里,改造干线公路73公里。通过推进“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道路建设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有效串联苹果、大樱桃等产业基地,助推李官湾、孙集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点蓬勃发展。

为提升公路管护水平,秦州区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设立路长880名,开发护路员公益岗位481名,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路况实时监测与精准养护。同步开展“最美农村路”创建,打造公路文化墙和特色景观,建成美丽公路66.4公里,创建养护示范村64个,推动农村公路从“通达”向“畅美”升级。

在运营服务优化方面,秦州区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公交化改造和定制客运,打造“天水出行天天行”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物流体系,有效畅通城乡物资双向流动。

立足新起点,秦州区将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聚焦路网提升、管理增效和服务优化,推动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交通支撑。(张永宏)

责任编辑:孙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