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是‘面子’还是‘里子’?孩子们的幸福才是最实在的!”近日,漳县马泉乡骆家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准丈母娘座谈会”正在热烈进行,村民庞玉兰的感慨道出了在场20余名母亲的心声。
这场以“树立文明婚育观,共建和谐幸福家”为主题的座谈会,正是马泉乡精准破解高额彩礼难题的创新实践,该项目已成功入选省级文明实践品牌库,为全省婚俗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马泉经验”。
曾几何时,“有女不嫁马泉郎”的说法在当地流传,10多万元的彩礼让许多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出现因婚返贫的现象。马泉乡党委政府在调研中发现,“准丈母娘”是彩礼数额决策中的关键群体,抓住这一“关键少数”,就找准了婚俗改革的突破口。为此,乡党委、政府联合村妇联,于2024年正式打造“准丈母娘座谈会”特色实践品牌,通过“拉家常式”沟通破解“面子困局”。
座谈会上,政策解读与情感共鸣形成双向互动。村干部结合《漳县农村婚嫁流程礼仪指导性规范》,明确解读“彩礼不超5万元、普通亲友、乡邻随礼不超过100元、接亲车不超6辆”等倡导性标准。村妇联主任杨爱红则用方言演绎“天价彩礼毁婚姻”的真实案例,算清“攀比彩礼不如助力创业”的经济账。针对“怕被比下去”“担心女儿受委屈”等普遍顾虑,村里的“五老人员”现身说法,“零彩礼”家庭代表分享婚后幸福生活,现场播放的新人创业视频更让不少母亲红了眼眶。
马家门村的闫迎来、张俊香夫妇曾为女儿婚事提出10万元彩礼要求,在妻子参加座谈会后,夫妻俩思想逐渐转变,最终将彩礼全额返还作为新人创业基金,实现了“零彩礼”嫁女。
“起初觉得彩礼少没面子,现在才懂,小两口没债务压力,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张俊香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曾索要10万元彩礼,如今主动当起婚俗改革宣传员,动员邻居参与座谈会。
为让新风落地生根,马泉乡建立“承诺+激励”长效机制:参会母亲现场承诺“不索高额彩礼、不攀比婚宴”;践行承诺情况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挂钩,优秀者可兑换生活用品。
截至目前,马泉乡10个行政村已实现座谈会全覆盖,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开展62场次,参与人次60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涌现“零彩礼”家庭12户、“低彩礼”家庭22户,5万元以上彩礼现象基本绝迹。从“谈彩礼色变”到“论幸福暖心”,这场由“准丈母娘”引领的婚俗革命,正让马泉乡的乡风文明底色愈发鲜明。
“移风易俗不是‘强制要求’,而是‘让群众自己想通’。”漳县马泉乡党委副书记漆文强表示,高额彩礼曾是制约乡村发展的“绊脚石”,如今通过座谈会这一“小切口”,正推动婚嫁观念从“物质攀比”向“情感价值”转变。(来源:中新网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