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蓉 文/图
康县,山大林密,群峰叠翠,是造物主私藏的生态秘境。一枚天麻,循四季节律生长,吸云雾之灵秀,纳山林之精华,既凝结着自然的馈赠与农人的匠心,更织就了一条从深山菌棚到万家餐桌的致富链。让“靠山吃山”的古老命题,在新时代焕发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生机。

育种:孕育希望的起点
春末的康县,万物生长。康县阳坝镇的授粉育种基地里,一场关乎天麻品质的“生命之约”正在悄然进行。
温室的天麻花悄然绽放,邵登明的指尖在花蕊间轻动,完成授粉的动作行云流水。“天麻花花期短,得随开随授,这是天麻品质的第一道关。”这位康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身旁,一株株近两米高的育种天麻花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忙着为天麻花授粉。
精心的授粉为天麻孕育良种,科学的育种方法则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在阳坝田青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种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备料、搬框、下种、覆叶……负责人沈邦军介绍:“我们采用林下育种与连栋温室层架式立体种植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无土栽培等现代技术,从源头上保障天麻种源纯正与品质稳定。”目前,该合作社已建成连栋温室大棚2500平方米,采用五层立体架构,每层可放置2800余箱,每箱预计培育5斤~6斤天麻种子。
从杂交授粉到智能化培育,康县的天麻育种工作已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这不仅从源头上解决了种源难题,更用新技术新模式,成功打破了“种一地歇三年”的传统限制,为天麻的高产稳产铺平了道路。

播种:描绘丰收的蓝图
当春意渐浓,康县南部乡镇的山林间便陆续热闹起来,不论是桶装天麻还是林下天麻种植基地,都是一派繁忙景象。“盖土厚度一般在10公分左右,边缘要铺宽点,铺薄了保湿保温效果不好。”在三河坝镇特色产业示范园区,该镇致富带头人郭睿正在指导村民如何种植天麻。
而在阳坝镇上坝村的林间,邱金元正仔细把菌柴和麻种整齐摆进桶里。“以前靠老经验种,现在合作社送菌种、教技术,心里有底了。”这位种了半辈子天麻的老农,今年试种了上万桶桶装天麻,“房前屋后都能种,一桶能收四斤多,产量比以前高三成。”
除了带动农户种植,邱金元还在天麻种植、采收的过程中,让本地村民来基地务工,长期稳定用工人数10余人,有效解决了本村部分村民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务工增收。
新技术与新模式的推广,不仅提升了种植效率,更点燃麻农们对丰收的渴望。2025年康县已发展林下天麻种植1.075万余亩,桶装天麻突破102万余桶。

管护:倾注汗水的守望
播种希望之后,更需要精心呵护。在康县郁郁葱葱的山林间,天麻延绵山头,种植户们精心地对天麻进行管护作业,有的拿着遮阳网布置遮阴,有的利用水管仔细浇水,还有的忙着给载种好的天麻盖上松软湿润的泥土……
“天麻是‘听着山泉长大,吸着云雾成熟’的,得顺着天性来,尽管杂草很难清理,我们也没用农药。”康县三河坝镇的脱贫户王大哥拨开落叶,露出湿润的土层,“除了我们定期管护,合作社还每周都来指导,天麻的温湿度他们全程把控,我们也很放心。”
据了解,康县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让13个乡镇的农户都能享受到技术跟踪服务,从菌种到回收全程无忧。
“现在天麻正在土里‘长个子’,每天都得来看看才放心。”康县阳坝镇的天麻种植大户李辉拨开落叶,用手感受着土壤的湿度,脸上带着朴实的期盼,“就盼着天冷得再晚一点,让它多长几天,个头能再大一圈。”

采挖:收获大地的馈赠
当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采挖时节便如期而至。康县三河坝镇席坝村永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清明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抠出土里的天麻,裤腿已磨得发亮。“这活累是累,但看到这些‘金疙瘩’就值了!”他举起手中的天麻,个头饱满、纹路清晰,“今年雨水条件好,合作社种植的天麻个头饱满、品质上乘,预计产量就能突破4万斤!”
“当下正值康县鲜天麻上市时节,新鲜天麻肉质饱满、品质最佳,正是收购的黄金期!我们正在加班加点收购,只要农户想卖,我们就买,有多少收多少。农户种得辛苦,不能让好货烂在手里,我这边也会想办法多加工、提效率!咱们的保鲜即食天麻,采用低温锁鲜工艺,既能保住天麻的原汁原味,还能达到八个月的保质期,现在线上线下订单不断,销路一直不错!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托底,不怕压货!”康县天麻产业协会会长李满福爽快地告诉笔者。
采挖的欢歌过后,一场从“鲜货”到“精品”的转化,让这份来自深山的馈赠,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天麻产业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金疙瘩”。

加工与销售:实现价值的跃升
要让深山的珍宝走向广阔市场、精深加工与多元销售是关键一环。在全县近20家天麻种植、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的加持下,康县天麻产业链条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这些企业开发出即食天麻、保鲜天麻、天麻蜜饯、天麻挂面、天麻压片、天麻酒等1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在各加工车间,新鲜天麻经各种复杂程序变成白嫩的天麻片、细腻的天麻粉、天麻玉米面、天麻挂面等精深加工产品。康县鲜意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利军介绍:“我们2024年天麻系列产品产值突破1000万元,预计今年可生产天麻挂面100吨,天麻系列产品产值将达到1300万元,可有效解决500余户麻农天麻销售难题。”
在阳坝镇的餐馆里,天麻炒腊肉香气四溢,炸天麻片酥脆甘甜。“游客就爱这口原生态,天麻宴天天满座。”阳坝镇书记陈维林笑着说,“文旅融合让天麻的附加值翻了番。”
电商直播间里,主播拿着天麻实时展示:“这是刚从山上挖的,天麻素含量高,煲汤入药都好!”镜头外,打包好的天麻正通过冷链发往广州、上海等地及韩国。
从育种时的精心授粉,到餐桌上的鲜香滋味,康县天麻的全产业链已愈发成熟。2025年,按照当前市场行情(鲜天麻15元/斤)计算,预计全年鲜天麻产量可达3.755万吨,预计实现产值11.265亿元。
已是万家灯火,邵登明还在盘点着新到的订单,邱金元又规划着明年的种植规模,白清明再次把卖天麻的钱存进银行,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喜悦。这枚从青山中走出的天麻,不仅承载着康县的生态密码,更编织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