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时令行至小雪,冬日才算真正在人间落了座。

这个排在冬季第二个的节气,总带着几分欲说还休的含蓄。它不像大雪那般声势浩大,也不同于立冬时的猝不及防。小雪,更像一位心思细腻的旧友,脚步轻轻,只在你的窗棂上呵一口淡淡的白气,用最温柔的方式,提醒你冬的来临。而在代代相传的民间谚语中,我们更能触摸到这个小雪节气跳动的脉搏,那里藏着祖先的智慧、生活的温度与土地的深情。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流传最广的农谚之一。当小雪时节,雪花如期而至,纷纷扬扬地覆盖了田野,农人的心便踏实了大半。这雪,是自然的馈赠,它像一床松软的棉被,既为过冬的麦苗保存了地温,又有效冻死了土壤中潜伏的害虫,更在来年开春化作甘霖,滋润种子发芽。望着漫天飞雪,人们眼中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洁白世界,更是对来年秋收满仓的笃定与期盼。其中蕴含的,是农耕文明对天地节律最朴素的理解与敬畏。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短短八个字,精准勾勒出冬日渐深的轨迹。小雪时节,寒气初凝,大地开始变得坚硬,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力量轻轻“封”住;待到大雪,寒气更盛,连奔流的河水也渐渐停滞,覆上坚冰。这不仅是物候的实录,更是一种生命节奏的转换。它告诉人们,此时应顺应天时,收敛锋芒,养精蓄锐,为来年的生发积蓄力量。

与自然变化同步的,是人间的烟火气。“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这句谚语,瞬间将人带回记忆中温暖的冬日院落。小雪前后,正是家家户户准备过冬食物的时节。主妇们将萝卜、雪里蕻等蔬菜细细切洗,一层层码入缸中,撒上粗盐,那清脆的声响里满是对整个冬日的筹划。到了大雪,便是腌制腊肉、灌制香肠的时候了。当一串串腊味挂在屋檐下,在冬日暖阳下泛着油光,空气里弥漫的,便是对“年年有余”最直观的祈愿,也是家最踏实安稳的味道。

当然,也有警醒之言。“小雪无雪,粮仓要空。”若小雪时节不见雪花踪影,在老辈人看来,并非幸事,反倒预示着来年可能雨水不济,影响收成。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漫长农耕实践中观察到的气候关联。它提醒着人们,要常怀对自然的敬畏,需懂得未雨绸缪。

“小雪封山,鸟雀朝南。”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态图景。随着寒气弥漫,山林愈发寂静,许多鸟儿感知到气候的变化,成群结队地飞向温暖的南方。它们的迁徙,是冬日序曲中一个灵动的音符,诉说着生命为适应环境而展现的智慧与韧性。

此外,诸如“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冻镰砍就剩茬”“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等农谚,则具体到田间地头的劳作细节,手把手地教导着何时该收,何时该藏。而“小雪虽冷窝能开,家有树苗尽管栽”,又透露出即使在万物收藏的季节,也依然可以把握时机,为未来的绿荫做好准备。

小雪,这个听起来轻描淡写的节气,却在祖祖辈辈传下的谚语中,变得如此丰厚而立体。它不只是一个时令的标签,更是一卷生活的哲学书,一首关于土地、收获与希望的叙事诗。当我们在这个时节,重新品味这些质朴的谚语,仿佛也能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触摸到那份来自大地的、沉静而恒久的温暖。

责任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