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间,一方看似微小的空间,却是映射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近年来,秦州区将公共卫生间的改造与管理作为民生实事和文明工程重点推进,以“绣花功夫”推进点位治理,让“方便之处”成为展示城市温度的“文明之窗”。

从管理机制入手,夯实运行基础。秦州区环卫中心严格落实“五净五无一完好”的管护标准,即地面净、蹲台净、小便池净、门窗净、周围环境净;室内无蝇蛆、无臭味、无粪便堆积、墙壁隔板无乱刻乱画、顶棚无灰尘蛛网;各类设施保持完好。通过拉网式排查、动态巡查与“一人一清”等制度,从源头减少异味,确保环境整洁。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张贴文明提示,设置公厕指引牌,推动市民共建共治,营造“文明如厕”的良好氛围。

1763720297284013664.png

以硬件升级为支撑,提升服务功能。针对部分公厕设施陈旧、功能不足等问题,秦州区实施“一厕一策”改造,突出“标准化+人性化”导向。增设第三卫生间,配备母婴护理台、儿童马桶、无障碍设施等,满足特殊群体需求;设置女性专用厕位,延长重点区域开放时间,并加强夜间巡查,保障公厕全天候清洁、安全、可用。

用细节服务传递城市温度。在藉河风情线、天水古城、步行街等人流密集区域,公厕内部不仅采用防滑地砖、新风除臭系统、感应水龙头等现代化配置,还精心点缀绿植,营造清新舒适的如厕环境。此外,全区已有120余家单位和商家加入“公厕联盟”,有效补充公共卫生间资源,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秦州的细致与温情。

延伸文明内涵,构建长效治理格局。公厕治理非一时之功,秦州区推动建立“建管养”一体化机制,将其纳入城市环卫考核,定期评估、动态整改,避免“重建轻管”。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持续探索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新路径,让文明成果真正常态化、可持续。

从一处公厕的升级,窥见一座城市的文明。秦州区以“微改造”推动“大提升”,在小小空间里做好文明大文章,正让城市更有品质,更富温情。(张小彦)

责任编辑:孙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