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
西固 “移”除过往陋习 “易”来文明新风
“新事新办新风尚,风俗习惯要改变,永结同心创伟业,共创美好新明天……”这是西固区柳泉镇西坪村村民自导自演小品《高额彩礼那点事》的台词,作品通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倡导村民坚决抵制农村高额彩礼,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柳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铁芯子、八门拳、柳泉小曲子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在此传承,碑林、农耕文化等历史遗存见证往昔辉煌。然而,在时代发展进程中,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并未绽放出应有的光彩。”柳泉镇党委书记孙尚德说。为此,柳泉镇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以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以打造民俗文化中心为载体,通过非遗活化、文旅融合、文明浸润等举措,探寻文化振兴—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递进发展路径,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移风易俗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梨花诗会”上,村民们吟诗诵词,感受诗词之美;“秦腔大唱台”上,戏曲爱好者们一展歌喉,传承传统戏曲文化;“书画比赛”中,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三八风采展”上,妇女们翩然起舞,尽展女性魅力风姿;“全民阅读日”里,书友们静心品书,汲取知识文化养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持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我们把红白事纳入村规民约,落实封顶办法。办丧事,及时告诉红白理事会,一人一碗烩菜,馒头随意吃,既能解决发丧摆宴席超标、攀比的问题,又可以为事主减轻很多负担。”柳泉镇西坪村红白理事会理事刘少祖说,该村白事宴席仅提供烩菜,明确丧事操办标准,不设灵棚、不摆酒席,禁止焚烧纸扎和大吹大唱等陈规陋习。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柳泉镇组织12支志愿者服务队、150余名志愿者深入5个村,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举办3场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文艺演出,向群众通俗讲解移风易俗的意义与要求,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同时,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组织3支入户走访小队,深入农家小院,发放《文明新风倡议书》,讲解文明新风知识,让文明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柳泉镇各村推行“丧事一碗菜”,减轻村民负担,不论贫富,标准统一。如镇上一位党员去世后,吊唁亲友每人一份成本约10元的碗儿菜,取代传统大桌宴席。以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浪费严重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一碗菜”举措如“金钥匙”,开启乡风文明与百姓减负之门。在各村带动下,全镇红白喜事讲排场现象减少,勤俭节约氛围渐浓,社会风气持续向好,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这为我们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明指明了方向。”孙尚德表示,柳泉镇将不断探索完善村规民约,构建制度约束+文化浸润+群众自治长效机制,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文明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让文明乡风滋养村民的美好生活。(董永前)【详情】
永昌 移风易俗处处新 文明乡风徐徐来
从规范村规民约到推进文明乡风……一次次理论宣讲、一次次暖心服务、一件件惠民实事,合力打开永昌县焦家庄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画卷”。思想引领文明新风润泽千家万户“张大哥,听说前几天你家闺女结婚了,彩礼全部都退回去了?”“我们双方家境都普通,不想因为结婚让女婿家背上沉重的负担。小夫妻用省下的钱买了小货车挣钱养家,日子多有奔头!”……在杏树庄村的小广场上,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唠起了嗑。他们变身“宣传员、讲解员、劝导员”,用拉家常、讲实例、算细账的方式,把移风易俗的道理讲清讲透,一个“天然议事厅”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形成了。永昌县焦家庄镇通过创新理论宣讲载体和形式,把修订完善后的《村规民约》公开张贴在村内显眼位置,让广大村民出门就能看到;依托各类线上传播平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等宣传文化阵地平台,整合资源深入讲、发挥优势沉浸讲,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发布“深化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制作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彩页和海报等宣传产品,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文明新风吹拂千家万户。“有钱不能太膨胀,移风易俗不能忘,婚丧嫁娶讲节俭,不丢脸……”在焦家庄镇“送文化下乡”活动现场,移风易俗三句半的表演赢得在场观众连连称赞。他们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利用“文艺轻骑兵”巡演、“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把深化移风易俗宣传融入当地民俗特色,融合特殊节日,创作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让群众在耳濡目染、易记易行的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今年以来,全镇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抵制高额彩礼宣传劝导、移风易俗普法教育等活动30余场次,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彩页和海报等宣传产品2000余份。婚事新办、厚养薄葬、孝老爱亲等新风尚潜移默化融入群众心里,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创新治理移风易俗形成长效机制彩礼不超过6万元,白事礼金不超过100元……简办婚丧嫁娶,规范操办酒席,是移风易俗引领文明乡风的重要一环。焦家庄镇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指导全镇12个村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反对高额彩礼、厚养薄葬等内容纳入其中,让“小规章”成为约束群众的有力抓手。为让村规民约“长牙带电”,焦家庄镇还指导各村规范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和相关工作机制,为村规民约的执行“撑腰”。各村建立起“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工作流程,事主需提前向理事会报备操办计划;由老党员、乡贤、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员”,对婚丧嫁娶等事宜进行全程监督;事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操办过程进行评议总结,使“软规定”变成“硬约束”。在红庙墩村“乡村振兴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兑换现场,大家纷纷拿着自己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积累的积分来兑换物品。该村的道德评议会中明确将“自觉抵制高额彩礼、践行婚事新办简办”作为评选“美丽庭院”“美丽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的重要标准,确保评选过程公开公正、选树典型具有说服力;并把评议结果纳入“积分制”管理,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可获得积分,形成“树典型、立标杆、学榜样”的良好风气,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全镇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减少80%,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增加100余人。人情风、吃喝风、攀比风等难言之隐、心头之痛已悄然消失,“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行为已经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自觉,并形成长效机制。典型示范崇德向善汇聚治理合力今年4月,河滩村党员李明的母亲去世,不同于以往白事动辄操办五六天,这场丧事仅用3天时间便圆满结束。丧期前两日,李家以“大锅饭”招待前来帮忙的邻里乡亲,到了第三天,准备了“碗碗菜”招待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3天丧期下来,除去必要开支,费用减少近一半。回顾简办母亲丧事的决定,李明目光诚恳,“现在倡导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我们村召开会议健全了红白理事会,把丧事简办的具体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我是党员,更要带头破旧俗、树新风,用实际行动为移风易俗出份力。”如今,在焦家庄镇,所有镇村干部、党员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在村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让更多村民看到了移风易俗带来的切实改变,人人争当典型的氛围日益浓厚。梅家寺村“移风易俗最美家庭”获奖者刘吉荣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勤俭持家的故事。他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自己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经历和感悟,温暖人心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群众,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模范的力量就在身边,要以模范为镜,从身边小事做起,传承美德、践行文明新风。“以前总觉得‘老规矩不能破’,现在才发现,新风俗更省心、更自在!”村民们的心声,道出了移风易俗的真谛。截至目前,水磨关村、河滩村先后获评市级文明村,其余6个村获评县级文明村。弘扬新风,革除陋习。永昌县焦家庄镇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成果,通过文化长廊展示、乡风文明宣讲等多种形式,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争当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乡村新风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来源:爱永昌客户端)【详情】
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手册
瓜州县河东镇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手册。(来源:瓜州县河东镇)【详情】
临夏市开展理论宣讲
临夏市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来源:文明河州)【详情】
易俗社
新婚俗
明白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