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
定西 移风易俗“接地气” 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一碗清茶,几碟家常小菜,没有喧闹的宴席,也没有繁复的礼节——在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的一场白事中,简约却不失温情的场景,正悄然成为新常态。“心意到了,简单一点反而更显尊重。”村民刘大爷这样说道。这番朴实的话语,折射出青岚山乡近年来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扎实成效。如何让“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理念真正被群众理解和接受?青岚山乡选择把宣讲台搬到一线,红白理事会成员、老党员、乡贤代表等组成“新风宣讲团”,走进各村社,以拉家常、讲故事的方式,把政策讲明白、把道理谈透彻。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乡音传新声”的方式,让移风易俗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逐渐融入日常的共识。青岚山全乡20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明确写入,并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运行机制,重点吸纳老干部、老党员、致富能人、妇联骨干等加入,强化理事会在婚丧事务中的协调和监督作用。“现在办事有标准、有流程,大家既不丢面子,也省了钱。”大坪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冉勇说。通过制度约束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全乡逐步形成了“有人管、按规办、不攀比”的良好氛围。青岚山乡积极探索“道德银行”与积分激励制度。对主动简化婚丧仪式、践行孝老爱亲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可兑换生活物品。同时,将移风易俗表现纳入“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标准,增强荣誉感和获得感。“现在大家都争着做好事、守规矩,风气越来越好了。”村民赵大姐笑着说。从大操大办到简约庄重,从厚重人情到清茶淡饭,青岚山乡用一场场细致入微的实践,一步步改变着乡亲们的观念与习惯。移风易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青岚山乡正以持续的创新和扎实的工作,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为实现乡村善治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定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详情】
瓜州 多措并举治理高额彩礼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高文君新风拂面来,陋习随风去。今年以来,瓜州县综合施策,从宣传倡导、组织推动、激励关爱,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高额彩礼治理工作,有效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促进了家庭和谐、社会文明,“重家风、轻彩礼”逐渐成为群众的自觉追求。瓜州县坚持宣传引导先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以拍摄情景剧、表演“三句半”、创作剪纸作品等方式,用接地气的方言、鲜活的案例,将文明婚俗融入群众生活。《彩礼也疯狂》《幸福不靠“彩礼”撑》等情景剧,在“今瓜州”“瓜州发布”等主流媒体平台陆续发布,成为“指尖”宣传名片,让移风易俗宣传有趣更“有戏”,增加群众对抵制高额彩礼,践行婚俗新风的理解和认同。乡、村干部走村入户,带着宣传资料,在“小板凳”和“田间堤埂”上传新风,面向群众广泛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宣讲活动100余场次,群众婚嫁观念逐步转变。瓜州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下发《瓜州县婚庆礼俗倡导性标准(试行)》,明确彩礼限高数额、婚宴规模、随礼金额等方面倡导标准,以倡导性标准明晰方向。全面实施村规民约修订更新行动,将抵制高额彩礼纳入其中,对婚事操办事宜进行量化定标,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组织作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治理体系。注重群众参与,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婚嫁事项报备承诺制度,要求党员带头新办简办婚事,带头劝阻亲属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行为。组织老党员、妇女干部以及村组干部、热心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建立婚姻劝导员队伍,对彩礼过高、超出地方倡导性标准的进行提醒和劝导,引导群众婚嫁彩礼向倡导性标准看齐。瓜州县强化对适婚青年和家庭的关心关爱,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共为29对新人举行集体颁证仪式,发放《抵制高额彩礼 弘扬时代新风》倡议书,签订《婚嫁彩礼报备承诺书》,培育“公益红娘”“爱心妈妈”“婚姻劝导”等37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00余场次,为适龄青年牵线搭桥、引导适婚青年和新人家庭拒绝高额彩礼,倡导喜事新办。发挥正向激励引导作用,选树“零彩礼”“低彩礼”新人家庭典型,依托积分兑换超市,兑换各类物品2万余元,对符合聘用条件、有劳动能力者,在乡村保洁员、爱心理发员等公益性岗位聘用中优先考虑,以典型引领和正向激励做好成风化人的文章,让“低彩礼、简婚礼”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详情】
环县 婚事简办树新风 移风易俗见实效
今年以来,环县环城镇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镇村干部带头宣讲政策、进村入户动员、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倡议书等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革除陋习,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国庆假期是传统婚庆高峰期,环城镇抓住这一关键节点,在全镇各村大力推行婚事新办简办,从简化婚事流程、降低酒席标准入手,让文明新风融入婚礼全过程。各村统一明确酒席菜品标准,头道菜品以牛肉包子、饸络面、炒猪血等本地特色家常美食为主,既保留乡土风味,又避免铺张浪费;同时严格控制烟酒档次,规定香烟价格不超过15元,酒水价格不超过80元,切实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在这场移风易俗行动中,周塬村村干部都奎率先垂范,主动将自己的婚礼按照简办标准操办。婚礼当天,没有繁杂的仪式流程,没有高档的烟酒菜品,仅以简单朴素的家常宴席招待亲友,用实际行动践行婚事简办理念。都奎的带头之举,不仅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前办场婚礼,光买烟酒就得多花好几千元,再加上麻烦的流程,忙前忙后得大半个月,人累钱也浪费。”刚给儿子办完婚礼的村民赵大叔笑着说,“现在国家出台了政策,村干部还带头作榜样,大家不用再互相攀比了,菜是家常味,氛围也更热闹亲切,这新风气真是吹到咱心坎里了。”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已成为环城镇群众的新共识、新风尚。下一步,环城镇将继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让文明节俭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来源:文明庆阳)【详情】
华池 “娶”掉陋俗 “嫁”出新风
为有效遏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切实减轻群众婚嫁负担,华池县怀安乡创新机制、多点发力,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强化部署,让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在周例会、乡村干部大会、主题党日传达学习《华池县实施“十项行动”推进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综合治理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通过村民会议层层传达要求,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明确“婚事不大操大办、彩礼不突破村规民约标准”等要求,乡村干部、农村党员带头签订《怀安乡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承诺书》,率先垂范,形成“头雁”领航、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为整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修规立制,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指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婚丧事宜操办规范并制牌上墙公示在村部显眼位置;建立适龄青年婚嫁台账,依托双扶驿站制定“1532”激励约束机制,倡导不要彩礼、不要嫁妆和自创家业的新型婚恋观:婚丧简办的得40分,彩礼10万元以下得60分、5万元以下得100分、零彩礼得200分,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对违反规定,大操大办酒席或索要高额彩礼等行为上“黑榜”公示,接受批评教育,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激发村民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内生动力。宣传引导,让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线上,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媒体号、村民微信群等平台推送《摒弃陈规陋习,共建文明怀安—怀安乡移风易俗倡议书》和挖掘选树出来的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的先进典型事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崇尚文明、反对陋习”的良好风尚。线下,为8个村统一制作牌匾,逢村民操办红白喜事时,由村委会协调红白理事会提前到场,将牌匾摆放于宴席现场显著位置并现场告知规定,以作警示引导。牌匾上明确规定:红白喜事须登记备案;宴席举办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天、每桌预算不超过500元,香烟单价不超过10元,酒水单价不超过80元,礼金原则上不超过100元;2025年彩礼原则上不超过12万元,2026年不超过10万元,零花钱不超过1万元;取消“离娘钱”“压箱钱”“改口费”等款项。另外,通过张贴标语、发放手册、悬挂横幅、举办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行动开展以来,组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审批报备,让婚俗新规落地见效科级干部办理红事,需提前向县纪委报备彩礼金额、宴席桌数等细节;村干部则向乡纪委如实报备;农村党员、群众向村党组织报备。全程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监督。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依规给予组织处理或者党纪处分。今年以来,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200余份,带头简办婚丧酒席10余起,有效带动了全乡文明新风尚的形成。下一步,怀安乡将持续开展“新思想、革陋习、树新风”系列活动,推进高额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综合治理工作走深走实。(来源:怀安乡人民政府)【详情】
易俗社
新婚俗
明白账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