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
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手册
瓜州县河东镇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手册。(来源:瓜州县河东镇)【详情】
临夏市开展理论宣讲
临夏市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来源:文明河州)【详情】
成县 破旧俗“零彩礼” 立新风“抵万金”
零彩礼,抵万金。近日,成县小川镇后寨村再传佳话:该村一社群众王对红、赵巧红夫妇在二女儿王利娟的婚礼中,以实际行动响应“零彩礼”号召,成为该村涌现的又一段美谈。这已经是后寨村记录在册的又一例“零彩礼”婚礼,标志着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在小川镇已悄然生根,蔚然成风。新娘王利娟,一位1998年出生的年轻教师,如今在新疆库车市英泥河小学教书育人;新郎刘青松,则常年奋斗在油田一线。两位年轻人的结合,本就代表着勤奋与奉献,而双方家庭在婚俗上的开明抉择,更让这份结合显得格外璀璨。“高额彩礼是负担,感情才最珍贵。”王对红,这位朴实的农民谈起决定不要彩礼的原因时,语气平和而坚定,“更重要的是,别人家办完事后,我们都看着呢,人家小两口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这比啥都有说服力!”尽管女方家态度明确,但新郎刘青松一家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叔叔阿姨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还这么体谅我们,我们更不能失了礼数。”刘青松表示,拿出6万元彩礼,是自家表达诚意的必要仪式。然而,令男方家意外又感动的是,这6万元在王对红夫妇手中完成了一场温暖的“旅行”:一半化为实实在在的嫁妆,陪伴女儿开启新生活;另一半则化作一个厚厚的红包,承载着父母全部的爱与祝福,回到了小两口的手中。这一“收”一“陪”一“返”之间,彩礼的旧有含义被彻底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家庭基于理解与尊重的“双向奔赴”。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补偿,而成为了双方父母共同助力新家庭启航的“启动资金”。从“首例”的破冰引领,到“再例”的自觉效仿,后寨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呈现出可喜的“涟漪效应”。“近年来,镇上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等‘组合拳’,持续向陈规陋习‘宣战’,倡导‘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的文明风尚。”小川镇党委书记镡兴垚说。从政府倡导到村民自觉,从个别示范到群体效仿,小川镇的移风易俗工作正在实现从“治标”到“育人”的深刻转变。这缕清新的文明新风,不仅拂去了蒙在婚姻之上的物质尘埃,更让感情回归本真。如今,在后寨村,在王对红家的喜气里,人们看到了新时代乡村应有的美好模样。(来源:成县小川发布)【详情】
漳县 “准丈母娘座谈会”撬动婚俗大变革
“彩礼是‘面子’还是‘里子’?孩子们的幸福才是最实在的!”近日,漳县马泉乡骆家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准丈母娘座谈会”正在热烈进行,村民庞玉兰的感慨道出了在场20余名母亲的心声。这场以“树立文明婚育观,共建和谐幸福家”为主题的座谈会,正是马泉乡精准破解高额彩礼难题的创新实践,该项目已成功入选省级文明实践品牌库,为全省婚俗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马泉经验”。曾几何时,“有女不嫁马泉郎”的说法在当地流传,10多万元的彩礼让许多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出现因婚返贫的现象。马泉乡党委政府在调研中发现,“准丈母娘”是彩礼数额决策中的关键群体,抓住这一“关键少数”,就找准了婚俗改革的突破口。为此,乡党委、政府联合村妇联,于2024年正式打造“准丈母娘座谈会”特色实践品牌,通过“拉家常式”沟通破解“面子困局”。座谈会上,政策解读与情感共鸣形成双向互动。村干部结合《漳县农村婚嫁流程礼仪指导性规范》,明确解读“彩礼不超5万元、普通亲友、乡邻随礼不超过100元、接亲车不超6辆”等倡导性标准。村妇联主任杨爱红则用方言演绎“天价彩礼毁婚姻”的真实案例,算清“攀比彩礼不如助力创业”的经济账。针对“怕被比下去”“担心女儿受委屈”等普遍顾虑,村里的“五老人员”现身说法,“零彩礼”家庭代表分享婚后幸福生活,现场播放的新人创业视频更让不少母亲红了眼眶。马家门村的闫迎来、张俊香夫妇曾为女儿婚事提出10万元彩礼要求,在妻子参加座谈会后,夫妻俩思想逐渐转变,最终将彩礼全额返还作为新人创业基金,实现了“零彩礼”嫁女。“起初觉得彩礼少没面子,现在才懂,小两口没债务压力,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张俊香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曾索要10万元彩礼,如今主动当起婚俗改革宣传员,动员邻居参与座谈会。为让新风落地生根,马泉乡建立“承诺+激励”长效机制:参会母亲现场承诺“不索高额彩礼、不攀比婚宴”;践行承诺情况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挂钩,优秀者可兑换生活用品。截至目前,马泉乡10个行政村已实现座谈会全覆盖,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开展62场次,参与人次60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涌现“零彩礼”家庭12户、“低彩礼”家庭22户,5万元以上彩礼现象基本绝迹。从“谈彩礼色变”到“论幸福暖心”,这场由“准丈母娘”引领的婚俗革命,正让马泉乡的乡风文明底色愈发鲜明。“移风易俗不是‘强制要求’,而是‘让群众自己想通’。”漳县马泉乡党委副书记漆文强表示,高额彩礼曾是制约乡村发展的“绊脚石”,如今通过座谈会这一“小切口”,正推动婚嫁观念从“物质攀比”向“情感价值”转变。(来源:中新网甘肃)【详情】